人民網>>軍事

第五代戰機事故不斷 F-22已至少墜毀8架

2014年08月16日08:2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五代機:愛你並不那麼容易

制圖:李紹偉

  新聞提示

  近日,一組F-35系列戰機的最新測試畫面引發關注:位於美國加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一架F-35A型戰斗機挂載10枚導彈進行了滿挂武器飛行測試。與此同時,艦載版的F-35C在多挂載一個機炮吊艙的情況下,圓滿著陸。F-35重回大眾視野,一掃昔日故障頻發帶來的陣陣陰霾,“超級戰機”再現鋒芒。

  五代機的發展歷程,伴隨的不僅是世人對“史上最昂貴戰斗機”性能的種種猜疑,還有夢想擠進五代機“大家庭”的后來者前赴后繼。五代機緣何備受推崇卻又命運多舛?請看空軍試飛專家徐勇凌大校的相關解讀。

  理念超前

  思維嬗變 應運而生

  上世紀70年代,當美國人的兩款三代戰機投入使用之后,許多航空軍事專家認為,以短距起降、超視距攻擊、大迎角機動和遠程作戰性能為標志的三代機,摒棄了高度、速度的盲目競爭,在機動性和精確打擊技術方面另辟蹊徑,它將會是人類軍事航空裝備技術的終結。

  然而,人類航空武器發展有這樣一個規律:每過20年左右,在戰機技術領域就會有一次大的技術飛躍。從早期的三翼機、雙翼機,到二戰期間的活塞式發動機、金屬殼體的單翼機,從第一代噴氣機到高空高速戰斗機,更新換代周期大致就是20年。就在人們認為軍事航空裝備技術的終結即將到來的時候,美國人悄悄啟動了四代機計劃。

  在不少人看來,三代機的高機動性、精確打擊能力、遠程作戰能力似乎已經達到極致,留給下一代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但正所謂有矛就有盾,既然三代戰機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那麼如何防范這種技術呢?美國人想到了隱身技術。雖然隱身技術最早是由俄羅斯人提出來的,但受於技術發展的限制,關於隱身技術的研發只是處於探索階段。唯有美國人執著於此,並制定了一個名為“海弗蘭”的隱身戰機計劃,這就是后來第一款投入裝備的隱身戰機——“夜鷹”F-117。1991年的海灣戰爭,F-117戰機的優異表現更加堅定了美國人研制四代機的決心。6年之后,F-22首飛成功。

  時光荏苒,F-22經歷了漫長的研制、試驗,最終進入美國蘭利空軍基地服役。許多軍事專家都對它服役后的表現高度關注,超機動、隱形、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級信息優勢,前所未有的“4S”理念賺足了世人的眼球。而當時俄羅斯的“五代機”還只是一張圖紙,在“4S”理念衡量的五代機面前,還有諸多技術瓶頸。美蘇從40年代末就開始的航空武器技術拉鋸式競爭,經過50、60年代的不相上下,到三代戰機漸漸拉開距離,美國人終於通過F-22項目的成功,把俄羅斯人甩到了后面,美國人用頻繁的戰機公開表演,毫不掩飾地表達他們的欣喜,戰機技術領域的競爭塵埃落定。

  命運多舛

  事故不斷 陰溝翻船

  無論F-22的“4S”理念多麼超前,在沒有經歷戰場驗証之前,我們依然難以對它的真實效能做出評價,因為航空史上不乏名聲顯赫的先進戰機在戰場上表現平平,有些甚至成為空戰“毒藥”。如今10年過去了,美國人參與了不少戰爭,但F-22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如人意,倒不時傳來氧氣故障、發動機葉片裂紋等負面消息。

  作為世界上首型投入現役的第五代戰斗機,F-22代表著世界現役戰斗機的最高技術水平,卻在服役中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截至目前,算上YF-22驗証機,該系列飛機已經在試驗和訓練中至少墜毀了8架,這種現象在美國的戰機發展史上極為罕見。

  2009年3月,美軍一架F-22戰機在加州南部墜毀,一名曾在美國空軍服役21年的飛行員在墜機事故中喪生。最終事故的調查原因是F-22的機動性超出了飛行員的生理承受極限,使得飛行員在做大過載動作時昏迷而錯過了最佳跳傘時機。

  時隔一年之后,隸屬於美國空軍埃爾曼多夫·理查德森聯合基地的一架F-22戰機在阿拉斯加墜毀。這已是F-22自2003年投入使用以來美國損失的第3架。調查報告顯示,F-22在高剖面飛行中疑似出現缺氧症狀,飛行員在事發前很可能嚴重缺氧並因此陷入昏迷狀態。

  雖然美國空軍在隨后不久便授予洛馬公司超過30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安裝自動備份氧氣系統,但直到今天,F-22依然問題頗多。令世人矚目的五代機F-35,也因為核心技術缺陷導致裝備周期一拖再拖。

  為了同時適應空軍型、海軍型和艦載型三型戰機融合設計,F-35被賦予了太多的理念和功能。項目研制之初就因為功能與整機設計的矛盾,出現了超重600多千克的重大設計問題。雖然因結構復雜引發的系統干擾問題已經令設計團隊頭疼不已,但整合才是F-35面臨的最大難題。在航空裝備設計領域,那些想法太多的團隊,大多都會遇到融合困難的問題,最終無法整合而被送入飛行博物館的“流產”型號,在美國戰機研制史上不勝枚舉。

  前赴后繼

  空戰利器 路向何方

  從信息化戰爭的角度看,五代機的核心理念方向無疑是正確的,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系統將是未來空中決勝的關鍵技術,而超音速巡航的意義在未來需要快速解決、迅速主導戰局的全球作戰中,將是空中武器裝備的重要指標。正因如此,雖然技術極為復雜,但各軍事大國似乎不願意接受由美國人獨享五代機技術的局面。

  日本的“心神”戰機項目上馬,印度“借梯登高”與俄羅斯聯合研制五代機項目也已啟動。就連伊朗這樣沒有航空裝備研發傳統的國家也在躍躍欲試,一時間五代機技術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然而在軍事專家看來,如此熱鬧場面的背后卻是許多項目頂層設計上的不得要領。

  從信息融合與多種打擊模式組合的角度看,未來的五代機一定是大中型戰機。而我們看到,由日本和伊朗各自提出的下一代戰機方案顯然個頭太小,並且研制成本不堪重負、技術基礎不足以支撐大型戰機的研制都是不可回避的原因。如果說四代機從技術角度看跨越幅度太大,設計研制難度太高,那麼從國家實力角度分析,五代機的高成本與核心技術瓶頸才是航空欠發達國家最大的門檻。

  有些人認為五代機很可能是有人操控空中武器的終結版,也有人認為無人化、小型化、太空化才是下一場空戰的主要形態。除了對於五代機未來前景的迷茫,由技術隱患所引發的各種故障和事故也令人們對五代機技術信心不足,由美國人引領的五代機技術的博弈,究竟誰是贏家似乎還有待未來戰爭的檢驗。(徐勇凌)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張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