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6點,當年的遠征軍老兵李重培將會早早起床,穿戴整齊后,從都江堰市崇義鎮新華村2組出發,轉幾趟公交車再轉一次地鐵,趕赴成都市人民公園參加抗戰老兵聚會。雖然他已經92歲高齡,但身體健朗,看上去隻有70來歲,因此此行他沒讓人陪伴。今天,他將給老伙計們帶來3張地圖——中國遠征軍抗戰時期第一次入緬作戰圖、中國遠征軍與盟軍撤退路線圖和滇緬反攻路線圖。
這3張地圖,是李重培於今年8月手繪而成。“今年,以立法形式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我高興。”李重培說,他用手繪當年抗戰地圖的方式紀念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我要活到120歲,多見証幾年抗戰勝利日。”
鄧益萍 文佳軍 華西都市報記者 席秦嶺 攝影 陳羽嘯
花一個月繪 3 張遠征軍作戰地圖
手繪地圖,對於李重培而言並非首次。“但這次地圖內容最為詳盡,我8月份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來修訂它。”
李重培居住的四合院,掩映在一片桂花林中。推門而入,一張寬大的桌子上,擺放著3張今天李重培帶到成都的地圖。9月2日下午,他剛接待了幾個前來看望的老朋友。
攝影記者想拍下李重培與手繪地圖的合影,老人笑問:“那我要不要換一件衣服?”兩分鐘后,一身戎裝的李重培,精神抖擻地出現在鏡頭前。他的胸前,挂著好幾個紀念章。拍照時,他總是站得筆直,目望前方敬軍禮。
手繪地圖,對於李重培而言並非首次。“但這次地圖內容最為詳盡,我8月份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來修訂它。”李重培認為,他手繪的地圖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詳細的中國遠征軍作戰地圖,細到某師、某軍、某師殘部的具體撤離路線,上面會標注經過的每一個地名,甚至包括一些正版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地名。
在幾份榮譽証書裡,記載著“李重培版中國遠征軍作戰地圖”被騰沖國殤墓園管理所滇西抗戰紀念館、龍陵縣鬆山抗戰遺址管理所等收藏,並被評價為“對我館研究、記錄抗戰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李重培手繪中國遠征軍作戰地圖,始於10年前。“中國遠征軍為抗日做了這麼大的犧牲與貢獻,但多年以來鮮為人知,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這段歷史。”於是,李重培開始收集資料、查閱史料。他多才多藝,喜歡繪畫,上小學時,就喜歡研究如何放大、縮小地圖。因此,繪地圖對他來說並不難。“難的是搜集那些資料。”
投筆從戎離開妻兒飛赴滇緬戰場
在“全民抗戰”環境影響下,李重培沒有征求家人意見,於1944年10月參加了駐印新1軍第38師112團3營3連。
時光倒流到1944年10月,李重培在成都武侯祠的成華聯中(現石室中學)讀高三。成都,這座內地城市,“嗚啦嗚啦”的警報時常響起。李重培經常在警報聲響起后,火速逃離課堂躲到更偏僻、更安全的地方。當時,由於美國人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勝利,中國與美國決定重開滇緬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相呼應。日本帝國主義為挽救敗局,也在此前后相繼發動了豫、湘、桂戰役,企圖打通陸上交通線,同時開始派重兵攻打貴州獨山。
在“全民抗戰”環境影響下,李重培沒有征求家人的意見(那時他已成家,還有個半歲的兒子),毅然於1944年10月投筆從戎,參加了駐印新1軍第38師112團3營3連。他從成都出發,在舊縣(今新津)乘坐飛機奔赴滇緬戰場。第一站到了昆明,第二天飛越喜馬拉雅山,經著名的駝峰航線到達印度的汀江機場。
從嚴格意義上說,李重培並沒有真正打過仗。但在緬甸北部的密支那的部隊裡,他經受了嚴格的遠征軍訓練。刺殺、木馬、單杠、雙杠等這些項目都是他每天需要操練的項目,特別是還要進行野外訓練。野外訓練都是在伊洛瓦底江邊的柚樹林中進行,將士們聞風而動,柚樹林中颯颯的風聲,更加襯托出將士們的英雄豪情。李重培說,經常是晚上行軍,出發到練習場地。
“當時的總隊長是孫立人將軍。”李重培回憶, 每周一,溫文爾雅、具有學者風度的儒將孫將軍都要講前方的戰事,總結訓練情況。孫立人還把當時傳唱的岳飛《滿江紅》曲調作了改動,按照軍人操練的節奏,作為遠征軍新1軍將士們的軍歌。“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沉醉於崢嶸歲月中的李重培,忍不住哼唱起當年的軍歌。
抗戰勝利申請退伍圓“大學夢”
李重培退伍時,當時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問他:“為什麼要退伍,為什麼不繼續留在部隊裡呢?”“我要讀大學!”
1945年8月,他所在的部隊准備去攻打廣州,還沒趕到廣州,就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高興慘了。”李重培說,戰士們朝天打了3槍,把軍帽甩得老高以示慶祝。
抗戰結束后,1946年部隊奔赴東北,李重培申請退伍,但是經過抽簽卻被安排到了第二批。因為有文化,在部隊裡表現又比較突出,在退伍前,他被提升為了“特務長”(管理后勤的司務長,正排級),但李重培渴望回到教室讀書,1947年3月,他作為第二批軍人退伍了。
李重培退伍時,當時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問他:“為什麼要退伍,為什麼不繼續留在部隊裡呢?”“我要讀大學!”李重培的回答簡短而又果斷。抗日戰爭勝利了,他投筆從戎的心願已了,接下來該完成他的大學夢了。孫立人將軍同意了他的退伍請求,並贈他一張照片,並寫上“李重培同志惠存,孫立人敬贈”。就這樣,李重培退伍回到成都。1947年10月,他到四川大學經濟系學習,終於實現了大學夢。
老兵心願:想活到120歲多見証抗戰勝利日
1951年,李重培從四川大學經濟系順利畢業,被分配到溫江專署工作。1952年,又被調到四川省第二工農干部文化學校(校址在溫江),做行政工作。后來隨著反右派斗爭的結束,又被調到了設在眉山的四川省第一工農干部文化學校,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主要負責編寫教材,學科教學主要是數理化,因為他的愛好和興趣都是在理科方面。
1963年,國家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政策,精簡壓縮國家工作人員。當年4月,李重培回到溫江,此后被安排回灌縣。在等待分配兩個月后,當時的灌縣文教科將李重培安排到崇義小學去教數學,開灌縣(都江堰市)大學畢業生任教小學的先例。1980年,李重培退休了。退休后,他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繪畫、書法,追憶、尋訪和編輯、整理當年的戰友和遠征軍的戰爭史料。目前,他已經整理編輯了《中國遠征軍抗戰時期印緬滇作戰(1942——1945)》等幾本戰史資料。
如今,92歲的李重培在家頤養天年,喜歡繪畫、寫詩,偶爾參加一些關於遠征軍的茶話會和紀念儀式。在他的臥室裡,挂著三幅書法、繪畫精品,其中有幅牡丹圖,雍容大氣、格調高雅,就是由他手繪而成的。“我要活到120歲,多見証幾年抗戰勝利日。”李重培說,這是他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