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的安倍內閣改組傳來一些中日關系的“利好”因素。路透社稱,安倍周三任命兩名同中國關系友好的資深議員擔任自民黨要職,這似乎發出希望緩和與北京冰冷關系、並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的信號。其中,谷垣禎一被任命為自民黨新干事長,69歲的谷垣禎一屬於支持改善對華關系的自民黨溫和派;同樣同中國關系友好的資深議員二階博俊則被任命為自民黨總務會長。日本《朝日新聞》稱,安倍起用這兩個人的目的是因為他們和中國有“管道”,以此向中國釋放改善關系的信息。
“中日是否迎來解凍的季節?”《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日以此為題稱,盡管當前狀況依然嚴峻,不過已開始出現摸索修復關系的動向,契機就是7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與習近平主席的秘密會談。8月10日,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中日外長首次進行會談也是得益於此。而下一個焦點則是中方是否希望盡早打破中日關系的僵局,具體來說就是中方是否願意做出一些讓步,在11月於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上實現中日首腦會談。中日兩國政府均未公開此前外長會談的內容。據了解大致情況的安倍內閣官員透露,“中方並未降低對日方提出的條件”。盡管中國並未對外公布,但中國將安倍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作為首腦會談的條件。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日本雖然多次表達中日首腦會談的願望,但一直都沒有對阻礙中日首腦會談的問題做出實質改變。日本如今不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安倍還頻頻在歷史問題上進行挑舋。如果日本不解決這兩個問題,首腦會談並沒什麼意義。庚欣說,中國人一向都秉承“來的都是客”的原則,所以日本提出與中國會面,並不是沒有希望,關鍵要看日方的誠意。中日僵局的症結點主要是雙方不能把彼此當成敵人。尤其是日本政府,不能將中國的發展視為威脅。如果日方不改變這一點,中日間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劉軍國 孫秀萍 李大明 青木 杜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