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哨路上。 資料圖片 攝
訓練一絲不苟。 資料圖片 攝
戰術訓練。 資料圖片 攝
一個編制僅有3名干部、30多名戰士、長年擔負看守任務的連級中隊,何以連續19年被樹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一個地處四省交界的偏遠縣城、很難做出驚天動地壯舉的平凡中隊,何以被稱為“沒有紅軍歷史的紅軍連”?
武警山東總隊成武縣中隊牢記職責練兵、瞄准打仗建隊,使強軍目標滲透到部隊建設和使命任務中,熔鑄到官兵思想和行動上。中隊連續50年確保執勤目標安全,先后制止犯人企圖脫逃事件39起,圓滿完成處突維穩、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50余起。獲省部級以上榮譽160余項,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4次、集體三等功11次。
把“刀尖”打磨得更加鋒利
成武縣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自古就有尚武、習武的傳統。自成立以來,中隊始終用“武藝練不精,不算成武兵”激勵官兵。
有人形象地把基層中隊比喻為“刀尖”。武警山東省總隊政委王愛國說,無論是反恐處突還是維穩制亂,沖鋒陷陣都靠一線官兵,必須把這個“刀尖”打磨得更加鋒利,錘煉鍛造“刀鋒戰士”。
2009年6月16日深夜,成武縣一農民張某因為吸毒過量導致精神異常,手持砍刀見人就砍。砍傷3名路人后,又闖進附近的賓館,劫持服務員交出錢款。接到公安局通報后,時任中隊長王金光帶領4名戰士火速趕到現場,迅速將張某制服,整個擒凶過程僅持續了90秒。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制止越獄、暴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快治快。2013年9月,中隊進行實兵演練,按照預案,在犯罪分子脫逃1分鐘后,即組織官兵追擊,但接連三次均敗北。最短一次距離僅五六十米,10人應急分隊因攜帶裝備過多,最終敗給徒手“脫逃犯”。
實戰中得來的數據讓中隊警醒。多年靜態假想敵遇到強硬的對手。於是,中隊發動官兵對照崗位思考“我還能提高幾秒到戰位”,人人查找“差在哪”,個個制定“成長圖”,讓這些目標具體到每名官兵、每個戰位。
強烈的使命催征意識、甘願奉獻的責任擔當意識,使中隊官兵始終虎氣不減、銳氣不降、膽氣永存。
民主建隊讓每名官兵都是主人
在中隊榮譽室,中新社記者看到,已發黃的保存了30余年的48本“黨支部記錄本”,記載著中隊自1983年轉隸以來所有的大事。
“基層建設好與壞,全靠支部龍頭帶。支部堅持民主建隊、攥指成拳,激發了每名官兵履職盡責的巨大動力。”曾在總政和武警總部組織部門工作過多年的王愛國說,“中隊的任務大多是看押、看守,但‘小哨所連著大使命’、‘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斗’,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做到精致,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成武縣中隊是基層單位的典范。”
踏進營門,一眼看到30多個張貼在公告欄裡的表格,戰士休假、每月標兵評比、轉改士官、官兵“金點子”落實情況一目了然,更為難得的是,公示內容和民主評議結果完全一致。
2010年,中隊營房改造,縣裡領導的意向是在營區內建綜合訓練場。中隊召開黨支部會,通報了縣領導的意見,然后就訓練場設計方案具體問題進行研討。
士官高金閣認為,綜合訓練場不應該建在營區。隨后,他將營區建筑圖紙往桌上一擺:“在中隊營區建綜合訓練場,的確能節約用地,省不少費用。可是,我丈量過,營區最適合建400米障礙的場地隻有不到80米,訓練場建成后,戰士無法展開正常訓練。”
一邊是縣裡領導的意見,一邊是關乎軍事戰斗力提升的建議。“不管是誰提出的,隻要有利於中隊建設,那就得聽。”支部“一班人”拿著皮尺丈量,果然最長處隻有80米。
最終,由士官支委提出、經中隊支部認真研究的合理化建議獲得支隊、縣裡的一致肯定。縣裡重新研究,特批了一塊地,建設兩警聯合訓練場。
“隻有把戰士當主人看,戰士才能把中隊當家建。”這些年,中隊建設重大問題交給大家討論,重點難點問題發動大家攻克,每月開展“我向支部進一言、我為中隊獻一計”活動,每周評選“金點子”,每月召開“諸葛亮會”,成為匯聚官兵思想的“聚寶盆”。
榮譽激發創先爭優
幾十年來,成武縣中隊從沒被榮譽所累,反而獲總隊級以上榮譽160多項,這其中關於“榮譽”的奧秘何在?
中隊的榮譽室裡,60多面錦旗上密密麻麻地簽滿了戰士的名字。在這裡,每名官兵都有屬於自己的終身榮譽編號,從1995年中隊被評為標兵中隊開始從無間斷。今年4月,從中隊退伍近20年的王蔭才和4名老兵回到成武,在榮譽牆上找到了各自的照片和編號。看到當年支部給自己的評語時,這幾位中年漢子熱淚盈眶。
“榮譽就像一根臍帶,通過它,中隊這個光榮的集體與每名官兵緊緊地綁在一起。”指導員張志南說。
對張志南這名從中隊列兵成長起來的“老兵”來說,榮譽室再熟悉不過了。這裡是全隊官兵心中的聖地:干部骨干調整,要在榮譽室宣布命令、交接工作﹔官兵加入黨組織,要在榮譽室舉行宣誓﹔中隊執行急難險重任務,要在榮譽室誓師出征﹔新兵下隊第一課,就參觀榮譽室,聽干部骨干講中隊歷史﹔老兵退伍回鄉前最后一課,還是走進榮譽室,回顧軍旅生涯,在中隊史冊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2007年5月,中隊軍事體育代表隊從菏澤載譽歸來,中隊按照慣例組織錦旗簽名儀式。戰士錢永德卻沒有簽名。
原來,支隊舉行運動會,中隊原本各科目都遙遙領先,可到最后400米接力時,由於沖刺過猛,錢永德不慎摔倒,膝蓋鮮血直流。他忍著劇痛,瘸著腿,沖到終點,鮮血滴了一路。最終,中隊團體總分排到第二名。
“中隊是因為我摔倒,才拉了分。我怎麼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榮譽呢?”現任中隊長錢永德回憶道。
隨后幾個月,錢永德苦練軍事技能,在軍事比武中榮獲“軍事訓練標兵”。這次,他自豪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后來,錢永德不斷努力,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考上了警校,又回到中隊當排長,今年成為中隊長。錢永德說,之所以再回中隊,就是要把中隊榮譽的故事講下去。
“在成武中隊,我看到了軍隊的樣子﹔從官兵身上,我看到了軍人的樣子。”成武縣縣委書記魯志成對中新社記者說。
2001年任縣委宣傳部長時,魯志成就開始接觸中隊。他看到,中隊當時的營房是50年代修建的,雖然很舊了,但十分整潔。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其后,無論是任組織部長還是縣長,他多次帶領下屬到中隊參觀。2012年任縣委書記后,他要求全縣鄉鎮以上的干部都要到中隊參觀見學。
魯志成說:“我們從中隊這裡學到了很多,對地方干部的作風養成是一種提升。同時,他們的表現對我們也是一種激勵,促使地方政府各個部門盡力支持部隊的建設。這是一種雙向收獲。”(陶社蘭 盧亞其 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