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教員究竟是一種什麼身份?
或許有的人會說我是多此一問,軍校教員當然是老師!那麼,與地方大學老師相比,軍校老師有何不同?
在第3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想談談對軍校教員身份的一點理解。
軍校打造的是“戰爭大腦”,鍛造的是“軍之脊梁”,教學的核心是為戰教戰。課堂雖不見硝煙,卻是為打贏戰爭而設﹔校園雖不出彈藥,卻是“以筆代劍”的戰場。因此,軍校教員的第一身份理所應當是戰斗員。
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現實工作中,有些教員對教鞭上的戰斗力標准認識還不夠充分。有的教員認為,戰斗員主要是指作戰部隊的基層官兵,與軍校教員關系不大。即使戰爭打響,一般也用不著教員沖鋒陷陣。這些認識既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習主席明確指出,“名師必曉於實戰”。這就要求軍校教員必須強化戰斗員意識,具備戰斗員素質。
在職業精神上成為戰斗員。軍校教員尤其是專業課教員,幾乎全是軍人。尚武、精武之德,應是軍校教員特有的師德素養。教學科研雖然在“幕后”,卻直接支撐著能打勝仗的“前台”。要破除“戰場離我們很遠”“打仗離我們很遠”的思想,強化“課堂就是主戰場、教研打仗就是真打仗”的意識,在平時實踐中不斷養成、磨礪戰斗員的精神品質,時刻保持“平時教打仗,戰時上戰場”的沖鋒姿態。
在專業能力上成為戰斗員。軍校教員應勇於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磨練,在組織野外訓練、戰備演習等重大教學活動中摔打,在交流任職換崗鍛煉中豐富經歷、增長才干﹔在實戰化訓練中經受考驗,鍛造信念、提升能力。
在培養人才上成為戰斗員。院校的戰斗力,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鏈條上,院校是廠家、部隊是用戶、戰場是質檢,拿不出優質產品,院校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軍校教員在教會學員掌握先進的軍事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傳播我軍優良傳統的光榮使命,幫助學員筑牢軍魂,激發學員英勇頑強、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
隻有充分認識到戰斗員這個第一身份,軍校教員才能在言傳身教中有戰斗員的樣子,才能帶出一群馳騁未來戰場的戰斗員。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