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美日東海設“鬼門關” 中國新型核潛艇要大變

2014年09月16日14:46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潛艇邁進單殼體時代,中國海軍亟待改革

  在關於雅森級的報道中,有一個並未大肆炒作、但非常關鍵的變化,就是改變了蘇俄潛艇一貫的雙殼體結構傳統,而是改為採用單-雙殼體混合結構,以單殼體為主。

  事實上,潛艇結構曾是蘇俄和美國兩大潛艇流派涇渭分明的差別——蘇俄潛艇一貫採用雙殼體,而美國自從進入核時代,選擇了單殼體路線。

  在專家看來,隨著反潛武器威力的增加,兩大路線之爭的結局在今天已昭然若揭——單殼體是大勢所趨,雙殼體逐漸成為過去式。而對於中國而言,周邊海域的地理特征決定了單殼體更適合我們,中國海軍潛艇的雙殼體傳統亟待一場改革。

  單殼體優勢明顯,更安靜更快

  潛艇專家馬凌告訴記者,單殼體潛艇的艇體由一層耐壓殼體組成,外面沒有包覆物﹔而雙殼體潛艇的耐壓艇體全部被外殼體所包覆,兩層殼體間形成了一個舷側空間,主壓載水艙、燃油艙、浮力調整艙等都布置在這裡。

  “與雙殼體艇相比,單殼體艇結構更簡單,在工程施工量少,建造工時、人工和材料和成本更省。”馬凌說。

  不過,單殼體艇更大的優勢,是易於把潛艇造得更安靜、更快速。

  “如果耐壓艙容積相同的話,單殼體艇的濕表面積更小。由於潛艇的總阻力中摩擦阻力佔84%,單殼體艇阻力更小,水下快速性也就更好。”而濕表面積小,也意味著聲反射面積小,對敵主動聲納的反射強度就小,隱蔽性更好。

  而雙殼體艇由於雙層保護,耐撞擊能力和抗魚雷打擊能力比單殼體艇強得多。同時由於雙殼艇的壓載水艙多,儲備浮力高達30%,但單殼體艇僅為13%,所以雙殼體艇進水后的抗沉性尤為出色,生命力堅韌。

  “此外,雙殼體艇的建造工藝門檻低,而且適應更惡劣的作戰環境。”馬凌透露,因為雙殼艇破冰能力強悍,非常適合在北冰洋等冰區游弋。

  缺陷放大優點縮小,雙殼體OUT

  不過,隨著時代的步伐,潛艇在海戰場上面臨著“一暴露就完蛋”的險惡境地,雙殼體艇日益顯得OUT。

  “在同樣噸位下,雙殼體艇耐壓艙直徑小,不利於布設龐大復雜的聲吶、降噪設備。蘇俄攻擊核潛艇由於耐壓艙空間狹窄,不得不將艇員人數控制在100以內,而美國的同類艇都能裝載120人以上。”

  尤其是先進的“靜音神器”自然循環核反應堆,垂直尺寸很大,想要塞進狹小的雙殼體艇內,簡直比登天還難。在採用了自然循環反應堆的海狼、弗吉尼亞級面前,再死抱雙殼體不放,安靜性能可能被越甩越遠。

  “聲吶探測技術日益尖端化,雙殼體艇水下噸位大、噪音大、暴露率高的弊端凸顯。更致命的是,現代魚雷採用側瞄基陣,能保証垂直命中艇體,而且定向聚能戰斗部使輕型魚雷的破壞力增強了10倍,可以保証擊破奧斯卡、台風級這樣的巨型雙殼體艇。”馬凌認為,缺點被放大,優勢卻趨於消失,更容易被發現,卻更難在挨打后幸存下來,雙殼體艇被邊緣化也是無可奈何。

  雙殼轉單殼,是我們的嚴峻課題

  一向走雙殼體路線的俄羅斯、法國、日本等國紛紛放棄,轉向單殼體或混合結構。這道嚴峻課題,也擺在中國海軍面前。

  據悉,我國周邊,黃海、東海的大部都位於大陸架上,總體較淺。黃海平均水深44米,東海沿岸150公裡范圍內平均水深不足120米。舟山基地向東100公裡,水深僅60米。我軍潛艇隻有突入到接近第一島鏈的沖繩海槽(最大深度2000-3000米),才能有效地隱蔽自己。

  “但是,面對美日以飛機、水面艦、潛艇和海底聲吶陣列組成的立體反潛體系,戰時中國潛艇越過這片大陸架淺灘,相當於走‘鬼門關’。”

  在馬凌看來,採用體積龐大、暴露率高的雙殼體艇並不適合我國,但由於中國核潛艇需要突破第一、第二島鏈后巡游大洋,不能造得太小,採用空間、噸位利用率最高的單殼體結構,是最明智的選擇。(本報記者 屠晨昕)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