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銘記烈士是每一代人不能忘記的歷史責任

2014年09月30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緬懷無盡 激勵前行

  國慶65周年到來之際,中國迎來第一個以立法形式確立的烈士紀念日。65年前的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庄嚴奠基。先烈的不朽功勛與偉大精神,銘刻在國家和人民的記憶中,融入中華民族的基因,不可磨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慎終追遠,實干興邦。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銘記烈士,同樣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隆重紀念光榮先烈,傳承民族氣節血脈,弘揚不同時期的烈士精神內涵,用烈士精神凝聚黨心軍心民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將激發強大精神力量,化作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不竭動力。而擔當重任、不懈奮斗、開創新局,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紅軍烈士李國和之子:父親犧牲時還一直手握著槍

  秋日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翠柏挺立,庄嚴肅穆。不少人前來向烈士敬獻花圈,鞠躬默哀。在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斗爭時期,4.8萬多名烈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29歲的李國和就是其中的一位。

  查看簡歷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后不久,27歲的李國和便參加了革命。

  “父親最初參加的是農民暴動隊,主要幫紅軍打土豪分田地。后來暴動隊改編到袁文才、王佐領導的紅四軍三十二團。”李國和的兒子李洪生今年已經88歲,他回憶道,“1929年1月參加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時,父親在守護井岡山八面山哨口的戰斗中壯烈犧牲。據同村和父親一起參加革命的李珍珠回憶,當時戰斗異常激烈殘酷,100多名紅軍指戰員幾乎全部犧牲,父親李國和犧牲時還一直手握著槍。”

  李洪生介紹,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家裡的房子借給紅軍做機關辦公房。后來國民黨佔領井岡山時,敵人把房子燒了,自己和母親抬著家裡僅有的一頭小豬躲進深山,用竹篾搭棚居住。國民黨離開后,自己和母親把豬抬回去賣了5元錢,修繕了房子。新中國成立后,家裡的房子獻給了國家作為革命文物進行保護。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一直對烈士家屬非常關心,每年都來慰問,幫助解決困難。幾年前開始,每月還給烈士子女發放撫恤金。”李洪生說。

  李洪生常教育子女,要牢記自己是烈士后代,繼承先輩遺志努力為國家做貢獻。對於國家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李洪生激動地說:“這能增強烈士家庭的榮譽感,也能讓全國人民更加牢記革命先烈,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魏本貌 張繼平)

  公安英烈楊鬆林之女:重走父親的路,是對他最大的理解

  人這一輩子,如果能從事自己鐘愛的職業,值了!楊鬆林做到了。

  2003年11月3日晚6時許,時任江蘇省邳州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隊鐵富中隊副指導員的楊鬆林上路執勤。其間,一輛無牌照車輛拒查闖卡,楊鬆林立即開車追了上去。

  據歹徒事后交代,當兩車幾乎平行時,他們大聲威脅楊鬆林:“再追就打死你!”即便如此,楊鬆林依然緊追不懈5公裡,終將車輛逼停。隨后5名歹徒手持短槍、長刀、匕首等凶器,一齊向楊鬆林扑來,身中37刀1發子彈的楊鬆林不幸犧牲,年僅48歲。事后得知,這伙有案在身的歹徒,當天是帶著凶器駕車出來尋找搶劫目標的。楊鬆林用生命阻止了可能發生的犯罪。

  人這一輩子,如果自己的工作能被理解,那就更好了!楊鬆林也實現了。

  “爸爸從警13年,每天都很忙,忙得我們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可有時候一個星期都碰不到一次面。”楊鬆林之女楊紅回憶說,“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小時候爸爸總是對我說的那句‘個頭高,將來穿警服肯定漂亮’”。但是,看到爸爸經常不著家,楊紅並不理解,反而對警察這個職業有些反感。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楊紅作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尊重爸爸生前的願望,當警察。“聽了我的這個決定,大家都特別理解我、支持我。”楊紅說。

  如今,楊紅的從警生涯也已經有6年了。“有一次,我去基層派出所挂職了一年,每天也是忙個不停,顧不上家。父親當年也是這樣,我現在理解他了,特別后悔自己當年的不懂事。我覺得,重走父親的路,就是對他最大的理解。”(本報記者 張洋)

  抗洪犧牲村支書魏繼保的妻子:他從家裡人變成了村裡人

  潘彩俠撐著傘站在渭河堤壩上,回想起11年前的那場大雨,不禁悲從心來,她的丈夫魏繼保就是在那場洪水中犧牲的。

  2003年8月,渭河陝西渭南段正經歷著一場洪澇災害,華縣辛庄鄉魏三庄村處於洪水的嚴重威脅之下。9月1日,渭河南山支流石堤河東堤局部出現決口。為防止渭河倒灌水流和支流水流相遇產生的沖擊力摧毀石堤河西堤、威脅群眾安全,華縣政府決定將東堤將要塌陷的一段堤壩戳開,緩解西堤承受的沖刷力。但要從西堤到東堤,必須跨過滾滾的洪水。

  當年和村支書魏繼保一起執行任務的潘百萬告訴記者:“當天下午6點多,我們一起跳進了冰涼的河水裡面。魏書記比較瘦,游著游著就游不動了,我看到他體力不支后就趕緊把他抱在懷裡。幸好水中有棵大樹,我們才沒被洪水沖走。河面上霧氣很大,我們使勁地喊,才和岸上的人聯系上。然后公安局派來了沖鋒舟相救,但魏書記終究還是沒有搶救過來。”說到這裡,潘百萬唏噓不已。

  魏繼保犧牲前的那幾天,潘彩俠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一個人把幾百斤糧食從家裡搬到房頂以防止被洪水沖走。“自從老魏當上了村支書,他就從家裡人變成了村裡人,整天忙得見不到人。家裡的一切都是由我一個人打點。他當上了村支書,我們家缺勞力,日子反而越過越窮。”潘彩俠抹著眼淚說。

  魏繼保去世后,被評定為烈士。潘彩俠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兒子在縣城工作。為了給兒子在縣城買一套小房子,她就把家裡原來的老房子賣了。現在回村后沒地方住,她隻好住在娘家。

  時任辛庄鄉黨委書記的史鐵輪說:“今年,國家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是一件大好事,能夠讓人們想起那些曾經為國家、集體利益捐軀的烈士,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更多的人努力工作、奉獻社會。”(方敏 張龍)

  救火犧牲企業家周江疆的員工:烈士有時就在我們的身邊

  “江疆,走了兩年多,烈士紀念日要到了,得好好紀念紀念他。”陳玉兵如是說。陳玉兵口中的“江疆”是他之前所在的公司——通州建筑總公司煙台分公司的總經理周江疆。兩年前,周江疆從火場中救出了包括陳玉兵在內的10名員工,而他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2012年7月2日零點50分,山東省煙台市開發區奇章社區內的通州建筑總公司煙台分公司三樓突發大火,包括周江疆在內共有11人被困火中。最先發現火情的周江疆不顧自身安危,先后兩次沖進火場,挨個宿舍敲醒正在沉睡的公司員工,然而他卻被煙塵嗆倒在地,最終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年僅28歲。“他(周江疆)的宿舍斜對面就是逃生樓梯,他本來是可以第一個逃出來的。”陳玉兵回憶。

  周江疆走了,他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周江疆曾經跟隨父親來煙台創業,有了家族產業之后,周江疆並沒有“公子哥”的惡習,而是繼續保持著吃苦耐勞的品質,為人謙卑,關心愛護員工,還曾是煙台預備役部隊的一名預備役士兵。

  “正是擁有這些良好品格和軍人的素質,他才在緊急關頭作出了先救人的決定。”陳玉兵說。

  也正因為如此,國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為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而壯烈犧牲”的周江疆為革命烈士,烈士骨灰被安放於海門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

  “不能讓見義勇為犧牲的人寒心,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讓我們銘記烈士的感人事跡,而行動才是最好的紀念。”陳玉兵說,“烈士的事跡有時候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江疆的事跡我會記一輩子,也會力所能及地去做好事,傳遞社會正能量。”(本報記者 潘俊強

分享到:
(責編:耿聰、封歡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