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神秘太空無人機X-37B:身手不凡 影響不可忽視

2014年10月31日11: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神秘太空無人機X-37B:身手不凡 影響不可忽視

今年10月17日,在繞地軌道上飛行長達22個月后,由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后進入軌道的X-37B順利返航,並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著陸。這是迄今為止X-37B執行太空機密任務時間最長的一次。美國軍方始終未透露任何關於此次行動的消息,使X-37B這個隱秘的“太空殺手”愈發顯得神秘莫測。

名目繁多的“頭銜”

X-37B起初定位為無人太空飛機。從外形上看,它的個頭大約是航天飛機的1/4,重量約為5噸,是個典型的迷你版航天飛機。但人們卻給了這種新型航天器多個頭銜。

一是無人太空戰機。目前,各國軍事專家普遍認為,X-37B未來能夠執行各類空天作戰任務,包括太空偵察、攻擊或抓捕敵國衛星、變軌及躲避反衛星武器等作戰行動。正是這些重要的軍事應用價值,人們將其定位為無人太空戰機。

X-37B航天飛機之所以採用無人化設計,大致有三方面因素:首先是未來作戰的無人化,這是美軍大力增強作戰能力的重頭戲。從本世紀開始,美軍陸續推出了無人戰場裝備,如最早的無人駕駛車,到后來各類小型偵察運輸戰車,再到目前風生水起的無人機。通過無人化作戰,不僅能夠節省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能夠突破人體極限,進入各種人類難以承受的作戰環境及狀態,從而發揮出傳統人工模式難以達成的作戰效果。

其次是有人航天飛機造價高、風險大、周期長。一架X-37B的造價不到航天飛機的1/4,同時在相對成熟的火箭運載發射技術支持下,其成功率較大。最重要的一點是,X-37B可重復使用,這對於航天飛機每次至少5億美元的發射成本來說,研制運用這一更加廉價的飛行運載器顯然是必然趨勢。

最后,從無人飛機的優勢角度看,X-37B將會發揮出與傳統航天飛機相比更大的作用。無人機具有超隱身、長航時、超高速等一些現代戰機無法媲美的優點,而X-37B目前已經基本具備了這些優點,這次將近兩年的巡航時間,就足以表明X-37的超長“待機”能力,再加上最高達25馬赫的速度,更可令傳統雷達成為“睜眼瞎子”。

二是先進技術驗証機。為了達到以技術驗証的名義掩蓋不可告人軍事用途的目的,波音公司在X-37B身上集成了人類宇航和制造業的最先進技術,使其成為人類空間技術的集大成者。最典型的就是運用了超燃沖壓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簡單地說就是在吸氣發動機中,使用超音速的氣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壓縮、燃燒和吸排氣任務,從而實現可重復使用。這一技術代表了目前四沖程發動機的最高水平。此外,X-37B還綜合運用了耐高溫復合材料技術、超音速燃燒技術、微秒級噴油點火技術等大量高精尖技術。

三是軌道飛行測試器。X-37B是X-37系列中的一種成熟型號。X-37是美國航天局(NASA)於1999年開始與波音公司聯手研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取代航天飛機。2004年,NASA退出該項目,將它移交給軍方。X-37項目共研制了3個型號試驗飛行器。其中X-37A主要是試驗型,X-37C是未來用於載人的型號,X-37B則是專門應美國空軍的要求而發展的型號。空軍負責X-37B項目后,輕描淡寫地將其描述為用於“可重復使用的無人太空測試飛行平台”,即軌道飛行測試器,似乎真的是進行科學試驗,以測試重復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

迄今為止,X-37B共進行過3次成功的試飛。2010年4月至12月,首架X-37B成功完成為期224天的在軌飛行試驗;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第二架X-37B完成了為期469天的在軌飛行試驗;第三次試飛是2012年12月11日到2014年10月17日,共674天,第三次試飛的X-37B與第一次試飛時的X-37B是同一架飛行器。

身手不凡的“武藝”

作為一種可衍生出多種作戰能力的通用武器平台,X-37B的設計功能和戰技性能可謂名不虛傳,它很可能成為美軍未來爭奪太空控制權的主戰裝備。

一是能夠實施空天偵察、監控。X-37B的飛行軌道符合成像偵察載荷的特征,運行規律與成像偵察衛星的運行規律極其接近。與傳統偵察衛星相比,X-37B的機動偵察性能更強。不僅能按既定的設計偵察相關區域,而且能夠根據需要改變飛行軌跡,靈活機動至傳統偵察衛星的覆蓋盲區,從而增大偵察和監視的面積。還可有針對性地飛臨目標上空,實現對敏感地區的及時、重點偵察和監視。這種靈活的變軌機動能力,將使敵方很難發現其軌跡行蹤,從而達到隱蔽生存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有效躲避各類反衛星導彈或武器的攻擊,從而顯著增大了自我防衛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性。

二是具有戰場綜合信息節點功能。X-37B不僅可充當變軌型偵察衛星的角色,其自帶的各種電子設備還能夠完成大量信息處理功能,如飛行導航、通信指令傳輸、太空衛星監視和網絡聯結等。因此,它不僅僅是一隻空天偵察之“眼”,而且是一個空間信息樞紐,可充當“太空預警機”的指揮角色。利用這一功能,X-37B能與地面和空中其他裝備互聯互通,成為未來作戰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神經中樞”。

三是具備太空客貨運輸能力。今年上半年一份波音公司關於X-37B的建議報告,詳細描述了通過任務拓展,使其具備執行低軌道貨運和乘員運輸的能力。一旦X-37B的客運能力得到完善,就能有效充當太空巴士,將宇航員及時送往空間站或其他在軌飛行器,執行各類控制、維修甚至破壞敵方航空器的任務。

四是可快速部署各類衛星。X-37B具有靈活的載荷結構,具備運載各類小型衛星的能力。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X-37B可以短時間內多次往返天地之間,從而快速將衛星部署到作戰軌道上去。這就大大節省了衛星發射和部署時間,可有效解決美軍目前面臨的衛星資源短缺問題。

五是可執行各類空間反制行動。與“察打一體”無人機相比,X-37B借助其空間機動能力,能夠進行天基反衛、天基反導任務。X-37B可接近敵國衛星,實施軟硬攻擊行動。在硬打擊方面,可以通過伸出機械臂或攔截網的方式,將衛星捕獲;在軟打擊方面,可使用激光動能武器,將衛星的電子元件燒毀,使其徹底報廢。還可通過電子干擾或無線接入等方式,擾亂篡改敵方衛星程序,達到控制和利用敵衛星的目的,實現“你的衛星,為我所用”的攻擊效果。X-37B還可通過部署激光武器執行空間反導任務,達到摧毀或破壞遠程彈道導彈的目的。通過精確的偵察定位和軌道計算,X-37B能夠快速計算出最佳攔截點的位置,利用發射激光的方式,直接摧毀或改變導彈飛行軌跡。

六是可實現全球快速天對地打擊。2003年,美軍正式提出並宣布了一項新的作戰能力計劃——全球快速打擊計劃,X-37B正是其天基打擊平台的備選方案之一。專家們預測,美軍可在不久的未來,研制出天基投射導彈,形成對高價值戰略目標的快速打擊能力。這種天基導彈可在飛行過程中裝訂參數,而不需要事先進行目標定位參數的輸入。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由其他目標指示單位控制導彈飛行,使導彈能夠靈活選取更加有用的目標進行打擊。按照這種構想,作戰時,X-37B先機部署,一旦危機發生,可快速機動至發射軌道,並發射天基投射導彈,對全球任一重要目標實施打擊。由於這種導彈飛行速度極快,可在不到1小時內攻擊預定目標,這樣,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X-37B將成為取代核威懾的又一新型戰略威懾手段。

不可忽視的影響

X-37B使用的是目前航天領域的最前沿技術,它的試飛成功,標志著美國第三輪太空高技術探索已經拉開帷幕。第一輪太空技術發展是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主要標志是火箭升空、衛星上天;第二輪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主要標志是宇宙飛船、航天飛機以及空間站投入使用;第三輪的主要標志就是當前美軍首次研制的空天飛機、太空戰斗機。

目前,這些裝備和技術還在不斷量變過程中,世界航天大國正處於一個暗中較勁的時期。一旦這些航天器投入使用,美軍將會更加經濟、更加快速地進入太空和臨近空間。這就會進一步拉大美國與其對手的太空技術差,強化美國的太空優勢地位,並漸漸形成“我看得見你,你看不見我;我打得著你,你打不著我”的太空作戰新險局,人類太空大戰的序幕可能會就此拉開。

X-37B的橫空出世,將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軍事優勢。太空已成為未來戰爭的戰略制高點,強化太空作戰能力已成為世界各國維護自身安全、爭奪戰略主導權、謀求非對稱軍事優勢的重要手段。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太空俱樂部”,太空軍事化進程不斷加快。X-37B的試飛成功,無異於給本已火藥味十足的太空軍備競賽火上澆油,將會強力推進太空技術探索向太空軍事化發展的進程,強化美國威懾全球的太空絕對霸權,還有可能會導致全球戰略格局的失衡。

研發和部署以X-37B為代表的“即時全球打擊系統”,將使美國具備全新的戰略威懾和戰略打擊能力。在這種戰略威懾和打擊能力的支撐下,美國很可能會加大軍事手段介入地區事務的力度,這將對區域安全、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X-37B是目前進攻型武器裝備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搭載平台,很可能會成為人類首架太空戰斗機,將給傳統的防空武器帶來顛覆性嚴峻挑戰。X-37B的速度可達25馬赫,飛過世界上任何一部雷達時,就如同子彈飛過人的眼前一樣,還沒有來得及眨眼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今的單站雷達即使有足夠的功率,也會因地球曲率的限制,難以發現600千米以外的目標。可是,從理論上講,要想攔截X-37B,至少需要1000千米的預警距離。這說明,現代預警雷達很難對X-37B進行預警。另外,無論是俄羅斯的?-300、?-400,還是美國的“愛國者”、“地基中段防御系統”,均是基於飛行軌跡可預測的目標進行攔截的,其攔截的對象主要是飛機和彈道導彈,並沒有考慮飛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高、軌跡變化如此之大的X-37B。這就意味著,要想攔截X-37B,現代防空系統無論是預警探測、跟蹤鎖定,還是攔截導彈的最大高度、最大速度、末制導探測控制等均已“力不從心”。(智韜 李偉)

分享到:
(責編:趙煜(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