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導彈列車搭載SS-24型洲際彈道導彈。(資料圖)
“如果在密如蛛網的鐵道上開行攜帶戰略導彈的列車,你能迅速把它找出來嗎?”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致力於用反導系統“包圍”俄羅斯的美國,極有可能遭遇上述技術難題。俄軍將研制新型鐵路機動戰略導彈,預計可在2019年服役,屆時足以突破任何反導系統。
技術條件已經成熟
近年來,有關俄羅斯將重啟“導彈列車”的新聞頻頻見報,尤其在美俄關系因烏克蘭危機持續惡化之際,用“導彈列車”捍衛俄國家安全的呼聲就更為強烈了。12月13日,俄戰略火箭兵副司令費拉托夫再次提出此類說法,他表示:由於俄軍現役陸基戰略導彈隻有2種部署方式,分別是固定發射井和公路機動型,缺少最具威懾力的鐵路機動型戰略導彈,因此俄軍將於近期重新恢復“導彈列車”的研發,以便完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布局。
俄羅斯《導報》稱,俄羅斯試圖恢復部署鐵路機動戰略導彈,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國在俄周邊地區部署反導系統並計劃研發“全球快速打擊系統”。與俄軍現役的陸基戰略導彈系統相比,鐵路機動戰略導彈更易躲避潛在對手的“第一次打擊”,從而保障“二次核反擊”能力。
此前,俄戰略火箭兵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曾經披露,開發“導彈列車”的技術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新型“導彈列車”以現役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為藍本,採用固體推進劑,可攜帶多枚分導式核彈頭,理論上無法被敵方完全攔截。按照他的說法,在研的鐵路機動導彈長約23米,重量低於50噸,符合俄鐵路部門頒布的“特種貨物運輸要求”,不僅方便運輸,而且便於隱蔽。
退休的俄軍工專家索羅門諾夫稱,新的“導彈列車”絕非上一代“導彈列車”的簡單翻新,而是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具有重量輕、尺寸小、突防能力強等多種優勢。要知道,上一代“導彈列車”中僅導彈彈體就重達110噸,且必須用特制的大型車廂裝載(車輪數量遠超標准車廂),隻能在加固路基的特殊鐵軌上進行發射,而新型“導彈列車”的車廂外觀與標准冷藏車廂相似,能在任何鐵路軌道上運行,很難被追蹤定位。
突破“反導包圍圈”
事實上,由於存在多種技術難題,前蘇聯RT-23UTTh型導彈(北約稱SS-24“手術刀”)是唯一真正實戰部署過的鐵路機動戰略導彈,它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1987年服役,總共部署過89枚。
公開資料顯示,裝載“手術刀”導彈的列車由20節車廂組成,包括牽引單元、指揮通信單元、生活單元、保障單元和3組獨立發射單元。其中,牽引單元由3台內燃機車組成﹔指揮通信單元由指揮車、通信車、電源車組成﹔生活單元由餐車、儲藏車和2輛居住車組成﹔保障單元是1輛能源車﹔每個發射單元由1輛發射車、1輛控制車、1輛輔助車組成。導彈置於發射車廂尾部,採用“冷發射”(以壓縮空氣、壓縮蒸氣等介質將導彈發射到一定高度,然后再讓導彈發動機在空中點火)。
“導彈列車”在鐵路上的運行時速可以超過100千米/小時,可以大范圍“漫游”,敵方很難追蹤定位。根據美國對前蘇聯“導彈列車”的研究發現,面對前蘇聯長達12萬千米的鐵路線,即便動用150枚洲際導彈進行打擊,成功摧毀“導彈列車”的概率僅有10%。另外,由於鐵路運輸比公路機動更平穩,日常保養和測試工作可以在列車的開行途中進行,大大減少發射准備時間,一旦收到命令,就能迅速實施核反擊。
也許正是由於“導彈列車”具有極強的戰略威懾力,美國長期把前蘇聯的“導彈列車”視為嚴重威脅。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終於有了除掉“導彈列車”的機會。當時美國一方面用各種手段勸誘俄羅斯簽署《進一步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要求從2003年起雙方不得生產、擁有、試驗和部署多彈頭洲際導彈,另一方面攛掇新獨立的烏克蘭拆除位於巴甫洛夫勒的“手術刀”導彈生產設施,斷絕相關的零配件供應,從而使俄軍的“導彈列車”難以繼續運營。2005年8月15日,時任俄戰略火箭兵司令的索洛夫佐夫無奈地宣布,所有“手術刀”已被永久性拆除。
俄《獨立軍事評論》分析稱,美國近年來不斷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軍事同盟關系,羅馬尼亞已經出現配備“標准-3”攔截彈的美國陸基反導基地,波蘭、捷克等國也可能在未來跟進。隨著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陸基戰略核力量正逐漸陷入“反導包圍圈”,威懾力被嚴重削弱。如果能將新型戰略導彈部署在列車上,將大大削弱美國反導系統不斷進逼帶來的壓力。(安然)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