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揭秘中國未來無人機:或可空中纏斗高超音速飛行

2014年12月31日08:28    來源:中國航空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翼展長空 龍騰九天

2001年,在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一次打擊行動中,美軍首次使用“捕食者”無人機向一個停車場發射兩枚導彈,擊斃了基地組織二號人物,從此開創了無人機的察打一體時代。這次作戰給世界各國帶來極大震撼。鑒於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種種優勢,國際市場上對這種無人的需求也日漸增加,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因應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航空器研究設計優勢,推出了“翼龍”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無人機研制概況

“翼龍”無人機的設計總師李屹東向記者介紹道,“翼龍”無人機系統是由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自籌經費研制。2005年項目正式啟動﹔2007年實現首飛,2008年首次正式對外公開﹔2009年6月獲得國家出口許可﹔2010年開始批量生產和交付用戶。

“翼龍”無人機系統是國內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主要應用於:傳統軍事領域的戰場偵察、監視和打擊效果評估、對小型面目標進行實時打擊、電子偵察和干擾、數據中繼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反恐監視、打擊或非致命震懾、對騷亂實施監視和非致命震懾、邊境巡邏、緝毒和反走私等以及民用領域的資源調查、災害監視與評估、電影電視拍攝等。

“翼龍”無人機系統能晝夜偵察監視導彈陣地、地面飛機、裝甲車、坦克、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能對小型房屋、導彈陣地、中小型運輸車輛等進行識別。能晝夜對裝甲車和坦克,對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進行攻擊。

任務載荷有偵察設備和武器外挂。偵察設備包括:可見光/紅外/激光測距光電吊艙、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設備、通信情報偵察設備等﹔武器外挂包括:激光制導空地導彈、激光末制導空地火箭彈、激光制導空地導彈和航空子母炸彈等。

地面控制站由數據鏈地面站和指揮控制地面站組成。數據鏈地面站用於完成對飛行控制指令、機載任務設備控制指令、火控引導信息和鏈路控制指令的實時發送,對無人機飛行狀態信息、飛行參數、偵察設備工作狀態參數、偵察信息及鏈路工作狀態的接收。任務控制站用於實現對無人機的任務規劃、起降/飛行控制、偵察設備控制、武器發射控制、鏈路管理、飛行狀態信息處理顯示記錄、偵察信息處理顯示與記錄、模擬訓練功能。

能力源於實力

從技術指標上看,“翼龍”的性能與國際上先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相上下,但從立項到首飛僅用了2年時間,到交付用戶也隻用了5年時間。那麼,“翼龍”無人機是怎樣實現的高效率、快速度的研制交付呢?經歷過殲10和“梟龍”研制過程李屹東笑稱,這完全得益於成都所殲10等三代機的研制功底。

在設計之初,“翼龍”的定位就是“察打一體的中/低空低速、多用途、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為瞄准研發目標,找准市場定位,中航工業成都所將有人機及空天技術平台成熟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轉化到“翼龍”無人機平台之上,使得研發的“翼龍”無人機具有全自主的水平輪式起降和飛行能力,裝載光電偵察瞄准設備、合成孔徑雷達(SAR)、電子偵察/對抗及告警自衛等任務載荷及小型航空武器,能夠執行監視、偵察、反恐打擊等任務,具備戰時和平時應用價值,成了國際航空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的佼佼者。技術能力的優勢不但成為“翼龍”能夠順利研制成功的保障,也為客戶的使用增添了不少信心。

說到中航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研制技術實力,所長季曉光向我們展示了成都所能夠在無人機研發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奧秘”。

季曉光向記者介紹道,從無人機的整個產業鏈來看,成都所的技術實力分為有形和無形的兩大部分。有形的實力又可以細分成研發、生產、應用3個方面優勢:從研發來說,“翼龍”的研發工作為何有這麼快的進展?實際上是基於以前的第三代有人戰斗機的研究成果,無人機的研制把三代機的電傳操控技術、慣性導航/GPS技術、火力控制技術和數據鏈等技術,綜合應用到無人機上,這樣無人機的大部分技術難題就迎刃而解了。這些技術並不是橫空出世的,而這一切正是通過殲10等飛機的研制過程,讓中航工業成都所掌握了上述技術。現在這些技術對成都所來言是比較成熟的,綜合到無人機平台上,全然信手拈來。這好似一個武林高手,一旦領會到功法真諦,拳法招式不再拘泥於一般套路,會根據需要幻化自如。

從生產制造來說,中航工業成都所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一個平台系統由多個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很多是由其他專業廠商來完成,這些子系統能不能順利的綜合到一起,構成完整的大系統,就要看最后總裝單位的集成能力,而成都所作為主研制單位,系統集成可以說是最具有的基礎技術實力之一。根據成都所要求生產出來的“翼龍”子系統最后的綜合集成自然而然也由成都所來完成。

為了進一步縮短研制生產周期,適應市場化快速響應的需求,成都所大膽創新了“翼龍”無人機集成總裝交付的組織管理模式,通過組建“翼龍”聯合生產管理辦公室,採用由所內承擔系統設計、系統集成、試驗試飛等核心任務,集體制造、機載設備、數據鏈路終端外包的集成生產模式,與成品單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實現了“翼龍”無人機快速生產與交付。

從應用角度來講。根據多年的產品研制經驗,用戶在使用中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因為現在無人機的發展遠未達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恰恰相反,無人機的使用模式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當中。此時,總體研制單位的研發生產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研發單位可以根據用戶提出的新需求,快速的改變和修訂使用模式軟件或任務功能軟件,讓客戶在使用遇到的難題在第一時間得以解決。

無形的技術實力是中航工業成都所更為核心、更為寶貴的財富。無形的實力來源於成都所的航空產品多年部隊服役使用的經驗、航空武器的作戰流程和各種復雜環境下的使用模式、狀態。這些寶貴經驗是多年積累的成果,難以用金錢衡量價值,也是一般無人機生產商難以獲得的核心技術。成都所將這些經驗編成軟件,而這種多樣性、全狀態的數據軟件讓“翼龍”無人機也擁有超越一般無人機的自適應能力,在使用中會更加靈活、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煜(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