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的夢與痛【5】

李劍 等

2015年06月26日05:0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俄羅斯海軍的夢與痛

  古巴導彈危機——

  蘇聯海軍騰飛催化劑

  ■陳麗芬 李偉華

  1959年,卡斯特羅發動革命,建立古巴共和國,並帶領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蘇聯,開始積極與古巴發展關系。為了制衡和威懾美國,同時作為對美國在蘇聯鄰國土耳其部署導彈的報復,蘇聯決定偷偷在古巴部署核導彈。

  偵察到蘇聯的這一舉動后,美國開始於1962年10月24日對古巴實施封鎖。由16艘驅逐艦、3艘巡洋艦、1艘航空母艦、6艘補給艦以及150余艘其他后備艦隻組成封鎖兵力,在距古巴海岸500海裡一線形成一道海上攔阻網,要求登臨檢查所有過往蘇聯船隻。在美國壓倒性兵力面前,蘇聯同意把已經運到古巴的所有導彈撤離出來,可謂顏面盡失。

  遭受羞辱的蘇聯深刻認識到海軍在爭奪世界霸權中的重要作用,從此開啟了蘇聯海軍飛速發展的時代。

  海軍地位得到重點突出

  長期以來,蘇聯海軍的基本任務是保衛蘇聯的海防和從海上、江河湖泊配合陸軍部隊作戰。古巴導彈危機后,蘇聯領導人認清,要在全球與美國爭奪戰略優勢,海軍力量遠遠不足,必須調整陸海軍種建設的投入,突出海軍的戰略地位。在隨后的兩年中,蘇聯海軍的預算在國防總預算中所佔比例由不足10%猛增至20%。為了保証海軍建設經費,赫魯曉夫甚至不惜削減航天項目的預算。在之后的20年裡,蘇聯的海軍建設突飛猛進。

  軍兵種建設注重均衡發展

  赫魯曉夫上台后,認為在核時代,戰爭的最終勝利是由雙方核力量的當量對比決定的。這一思想體現在海軍建設中,則表現為過分偏重和夸大核潛艇的地位和作用。為了迎合赫魯曉夫的觀點,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提出“導彈化小型艦隊”的建設思想,重在建立一支由裝備導彈的小型艦艇和潛艇組成的艦隊。但這一建設思想只是基於實施近海防御作戰,要在遠洋作戰則明顯力不從心。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核導彈,而是常規兵力。蘇聯領導人如夢初醒,深感海軍力量特別是水面艦艇,沒有相當規模就無法奪取制海權。戈爾什科夫為此提出建立“均衡海軍”的思想,即在大力發展潛艇航空兵的同時,相應發展水面艦艇。時至今日,“均衡海軍”仍然是俄羅斯海軍建設的重要原則和方向。

  海軍戰略運用突出核威懾

  危機過后,蘇聯對單一發展核武器的思想進行了糾偏,但卻仍然秉持核武器無可替代的思想,因此提出“對岸為主”的海軍戰略運用理論,力圖通過海基的對陸核打擊,達到威脅美國本土並與之爭霸世界的目的。繼赫魯曉夫之后的幾代蘇聯領導人,也一直將海上核力量作為發展和建設的重點。70年代末,蘇聯憑借強大的海上核力量,一度使太平洋的海上軍事實力對比發生明顯有利於蘇聯的變化。

  海軍發展方向走向遠洋

  古巴導彈危機徹底暴露出蘇聯海軍畸形發展的現實。當時,蘇聯僅有一支“導彈化小型艦隊”,而要遠征遙遠的加勒比海,這樣一支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一支能在全球水域與美國海軍相抗衡的強大遠洋海軍,就沒有實力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此后,蘇聯建設遠洋海軍的步伐大大加快,到70年代中期,已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全球性遠洋海上力量。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