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大閱兵”

2015年07月16日14:56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揭秘中國古代“大閱兵”

資料圖:武王牧野誓師

  《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指國家的公祭儀式,“戎”是國家的軍事行動或戰爭。閱兵儀式,既是“祀”,也是“戎”,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事。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禮儀史和政治制度史上,閱兵這種儀式都以規模的宏大雄壯,形式的威武庄嚴,留下了記憶。讓我們“穿越”到過去,看看中國古代關於閱兵的那些事兒……

  孟津觀兵伐紂王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閱兵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當時,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為了向江南發展,曾在現今河南省嵩縣境內的涂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在那次盛會上,士兵們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這不僅是一種祭天的儀式,同時還欣喜地表達了對遠道而來的南方各部落首領的熱烈歡迎。

  到了春秋時期,閱兵活動開始頻繁起來。最初的閱兵是以打獵方式進行的。軍隊列好陣勢,最高統治者或長官在陣前先用弓箭射獵禽獸,然后檢閱部隊。當時,人們把這種活動叫作“搜”(意為春天裡打獵)。以后,又發展為定期檢閱軍隊或戰車。檢閱步兵每年一次稱作“搜”,檢閱戰車三年一次稱作“大閱”,檢閱步兵和戰車五年一次稱作“大搜”。

  武王伐紂之前,在孟津組織軍事演習,吸引了多個諸侯國加盟,為伐紂做准備,史上稱其為“孟津觀兵”,這是歷史上比較早的規模較大的閱兵之一。

  

資料圖:秦始皇閱兵圖

  秦漢閱兵已成制度

  秦王朝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帝更加重視軍事訓練與校閱,雖未留下大量文獻資料,但秦始皇兵馬俑以高度逼真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秦朝閱兵的場景。

  閱兵這一名稱,准確地說是從漢代才被正式叫起來的。在漢代,定期的閱兵活動常與立秋之日的“祭獸”活動一起進行,其中還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內容。以后,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漢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閱兵活動。

  西漢時,漢軍經常舉行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對軍隊進行校閱、考核。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大體上每年秋季都要舉行一次。被稱為“秋射”、“校閱”或者“都試”。中央設有都試郎,總閱試習武備。據《漢書》記載,由於訓練及校閱制度的有效實施,漢初的軍隊具備“輕車突騎”、“勁努長戈、射疏及遠”、“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材官雛發、矢道同的”、“下馬地斗、劍戈相接、去就相薄(迫)”等五大長技,逐漸形成對匈奴作戰的優勢。

  兩晉期間,統治者也比較重視軍隊的訓練,諸軍除了演習隊列陣法外,還要進行實戰演習。南朝時注重對水軍的訓練和檢閱,玄武湖成為南朝各代訓練水軍的場所。北朝則出現了軍陣雙方對抗性演習。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