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網特稿:著名軍事記者賈永講述長征路上的春節

2016年02月11日00:0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長征路上如何過春節

  毛澤東沒有想到,自己軍事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一筆,居然是從一場失利之戰開始的。

  豬年的春節漸漸臨近,長征隊伍卻籠罩著低沉的氣息。

  這是遵義會議結束之際。紅軍的前方,是沿長江設防的川軍﹔身后,是追擊而來的中央軍。雙方力量之比為3萬:40萬。

  遵義會議會址。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殲滅戰”成了“拉鋸戰”,“四渡赤水”序幕就此揭開

  湘江血戰,8萬6千人的長征大軍損兵5萬余。中國革命的航船進入最為狹窄的航道——黨和紅軍在痛定思痛中,又一次選擇了毛澤東。臨危受命,立於船頭,擺在剛剛度過了41歲生日的毛澤東面前的是:如何引領這條風雨飄搖的航船,沖出險象環生的漫漫航道?

  一路征戰,傷兵滿營,隆冬時節,缺衣少彈。此刻,東去湘西與賀龍、肖克的紅二、六軍團匯合的計劃早被敵人識破,而地貧人稀的黔北又難以建立根據地。更為嚴峻的是,蔣介石已經電令他的各路大軍務必圍殲紅軍於烏江西北地區。北渡長江進而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似乎成了中央紅軍絕地重生的唯一選擇。

  危機四伏。留給紅軍的機會越來越少。1935年1月20日,中革軍委從遵義轉至桐梓縣城,隨即下達《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地域定在宜賓、瀘州之間。毛澤東的設想是,趁著年關臨近,川軍江防麻痺、國民黨追擊軍尚在途中之際,避其鋒芒,悄然過江,擺脫圍追堵截。

  著名油畫作品 《四渡赤水》。

  北上渡江,必先攻克“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的要沖之地赤水城。紅軍四個軍團和中央縱隊漸次向赤水方向進發。怎料,林彪率領的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抵至赤水河畔,赤水城已被川軍先行佔領,攻而不克。與此同時,在土城方向,紅三軍團等后續部隊則遇到了川軍郭勛祺部的尾隨追擊。自從紅軍進入黔北,劉湘就讓他的川軍出境迎戰,“抱必死決心,奮勇阻截”——川北的紅四方面軍已經難以應付,“四川王”顯然不讓中央紅軍再入川攪局。

  土城至赤水盡是峽谷,如果郭勛祺部得以立足,紅軍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得知郭部隻有五六千人的兵力,毛澤東決定以紅三軍團3個師,佔領土城東北5公裡的607.5至楊柳庄一線南面高地,紅五軍團2個師佔領青杠坡至一碗水一線北面高地,干部團在土城以東兩公裡處的白馬山作預備隊,以絕對優勢兵力速戰速決,對尾追之敵打一場“殲滅戰”。

  28日拂曉,戰斗在蒙蒙細雨中打響。戰至黃昏,雙方仍呈膠著之勢。紅軍發現,川軍不是情報中所說的兩個團,而是兩個旅,另有兩個旅的增援部隊還在源源而至。並且,原本以為像黔軍一樣一擊即潰的川軍戰力絲毫不亞於中央軍,輕重武器裝備甚至優於中央軍。時任軍委作戰參謀的孔石泉后來回憶:“敵人發的報我們收到了,但把‘旅’翻譯成了‘團’,因此估計敵人是兩個團的兵力。”

  “殲滅戰”成了“拉鋸戰”。人均僅有20發子彈的紅軍陷入危機。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總參謀長劉伯承親臨一線指揮。兩位曾經的川軍將領清楚,綽號“熊貓”的郭勛祺不是一隻溫順的貓,而是一頭凶猛的熊。

  成排成排的士兵倒在彈雨中。炮彈,在朱德身邊爆炸,氣浪幾次把這位“紅軍之父”震倒在地。抖抖身上的土,50歲的朱德像普通士兵一樣端著機槍沖入敵陣。山谷之中,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哪一方的尸體。紅五團團長趙雲龍犧牲,紅十團團長姚喆、政委楊勇、副團長文年生、團參謀張震先后負傷。在戰役核心之地青杠坡參戰部隊中,20年后出了200多名將軍。而在整個土城戰役的紅軍一方,后來則出了新中國的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七大元帥:朱德、劉伯承、彭德懷、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和五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飚、張愛萍。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雁陣驚寒。眼看短時間取勝無望,中央政治局連夜命令停止與敵人糾纏,暫時放棄北渡長江計劃,避實就虛,西進川南。29日拂曉,紅軍從土城渾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迅速渡過赤水河。“四渡赤水”的序幕就此揭開。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