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公眾對軍服缺乏常識 普及軍服知識至關重要【2】

2016年03月02日10:3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障眼法為何頻頻得逞

  筆者在互聯網輸入關鍵詞“假冒軍人招搖撞騙案件”,搜索引擎顯示相關信息224,000余條,點擊多條信息,發現冒充軍人招搖撞騙案件在全國各地涉及各行各業。

  2月5日,“浙江在線”披露一起女孩網上發布假冒軍人照片、假扮帥氣軍官騙走閨密18萬元的案件﹔2月6日,央視“法治在線”欄目曝光一起發生在黑龍江佳木斯的、不法分子身著軍裝到部隊幫扶過的困難戶家中兜售“軍品”,繼而冒充軍人以借錢為由詐騙錢財的案件。

  一些典型案例更是讓人唏噓不已。1月18日,央視“今日說法”欄目播出節目《偷來的身份》,講述了一起因盜竊牽出的假冒軍人案件:北京某小區一業主家中被盜,警方經過偵察鎖定嫌疑人張某,深入調查后發現,張某不僅涉嫌盜竊,而且軍人身份竟然是假。更令人吃驚的是,與張某結婚5年、孩子已經3歲的妻子竟然對丈夫的虛假身份一無所知,5年內隻到過丈夫“工作單位”一次,對丈夫的軍人身份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源自那身軍裝。

  犯罪嫌疑人的囂張與狂妄令人咋舌。2013年12月初,山東蒼山縣公安局闖進5名身穿“軍服”的人,手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殊監督機制”証件,一進警局就亮出“中央密令”,要求警方立即釋放一名在押嫌疑人。在犯罪嫌疑人看來,有了軍裝,就有了不法行為的“隱身衣”和“護身符”。雖然交涉過程中他們故作鎮靜、態度蠻橫,但依然掩蓋不了身份假象,最終當場被擒。

  去年12月初,浙江寧波軍地聯合召開案情通報會,宣布對流竄6省招搖撞騙的“趙茂林”正式批捕。自此,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兵哥哥千裡求婚”事件塵埃落定。該事件之所以被網絡熱炒,就是因為嫌疑人多次行騙,無一例外都是穿軍服亮相。

  由於軍服常識匱乏,當不法分子身穿軍服行騙時,受害人往往被假軍人“良好形象”蒙蔽雙眼,對其身份深信不疑。其實,不法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僅從軍服和標志服飾就能露出不少破綻。山東蒼山“強闖警局”一案中,警方就是因為犯罪嫌疑人軍服上沒有釘綴資歷章、姓名牌而對其產生懷疑。“兵哥哥千裡求婚”事件中,不少網友多次對“趙茂林”軍服沒有綴釘姓名牌或姓名牌與真實姓名不符而提出過質疑。然而,由於大多數受害人對軍服常識一知半解,導致在不法分子設下的圈套裡越陷越深。

  這身軍裝你了解多少

  “軍服是軍人的‘招牌’。軍隊對軍人著裝有著十分細致、嚴格的規定。沒有服役經歷的人很難在著裝上想得周密、做得周全,如果具備一些軍服常識,把軍服標志服飾與著裝要求聯系起來判斷,不法分子就很難過關。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辨識軍服是防止受騙上當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徐州軍分區政委王金富說。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群眾對軍服認知膚淺、常識缺乏的現狀不容樂觀,這也不難解釋一些不法分子為何如此高調大膽、囂張狂妄,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身著軍服招搖撞騙。

  筆者在大街上隨機詢問了14名群眾,涉及公務員、學生、企業職工、退休人員等,他們普遍感到,現在的軍服庄重、大方、好看,並對軍服上釘綴的標志服飾表示出濃厚興趣。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整准確地說出現行軍服上的標志服飾名稱、含義,更遑論各個標志服飾之間、標志服飾與軍官証、身份証之間的內在聯系。

  總體來看,除了姓名牌、臂章直觀明了、一看就懂外,群眾對帽徽、領花、軍銜標志(肩章、領章)、胸標、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等標志服飾的認知十分有限。對軍服標志服飾的辨識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姓名牌、臂章、軍銜、級別資歷章、領花、胸標。

  受訪的14人中,有9人能夠正確表述軍銜名稱和軍銜級別,佔64%。有7人知道級別略章、軍齡略章分別代表職務級別和服役年限,佔50%,4人能正確辨識師、團、營、連(排)級別略章,但沒有一人了解級別資歷章裝配、綴釘要求。隻有2人能夠說出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領花與專業技術軍官(文職干部)領花的區別,佔比不到15%。隻有1人知道海軍藏青色春秋常服佩戴袖章,佔7%。隨機調查發現,人們普遍了解“七大軍區改五大戰區”、“二炮”改名火箭軍等部隊調整改革信息,這得益於主流媒體及時、系統的宣傳普及。

  令人意外的是,接受採訪的其中一位朱姓女士的兒子已經在部隊服役4年,現在是一名現役士官,但她對軍服的認知並不比其他人深刻,相反還有許多誤讀。比如,對於尉官、校官軍銜,她表述為“一毛三、兩毛二”等,至於將軍軍銜則用“幾顆豆”表示,士官軍銜她則用“幾道拐”表示。筆者發現,這種不規范的稱呼在社會上比較普遍。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