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聯戰聯訓,千軍萬馬看指揮

2016年05月05日08:5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方漢 繪

  編輯部:

  千軍萬馬看指揮,高效指揮離不開高素質人才。連日來,記者探訪北部戰區機關發現,戰區初建面臨不少新挑戰,但首當其沖的還是人才問題。

  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記者看到這樣一幕:在聯合作戰值班中,某局一名參謀面對一張衛星圖像判讀頗為吃力。過去判讀隻需考慮裝備、兵力等戰場信息,如今判讀這張“原生態”圖像,不僅要結合陸域、海域、空域等各方情報,還要考慮電磁攻防等關鍵信息。

  這名參謀曾是全軍優秀參謀、原沈陽軍區有名的情報判讀“快手”,多次在演習中出手不凡。可到戰區機關后,面對一張普通的衛星圖像,他竟感到“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這樣的尷尬並非個例。”一位局長坦言,他當過團長、旅長和原軍區機關二級部部長,以前演習中處置情況,可謂駕輕就熟。可沒想到,首次參加戰區聯合作戰值班,他卻在處置情況時“犯了難”——前前后后修改了數次,還遲遲定不下處置方案。

  值班結束后,這名局長和參謀凝視著巨大的作戰態勢圖不禁自問:“過去在軍區我們個個是尖子,為啥一到戰區,卻成了聯合專業的小學生?”

  這一問,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戰區組建選人,要求至少有兩年集團軍以上機關工作經歷,且參與或組織過大型聯合軍事演習。可以說,人人都是精兵強將,可工作開局之初為啥卻遭遇尷尬?

  “這源於聯合成為常態后戰區對人才的整體素質要求更高了。”記者採訪中發現:無論之前來自於哪個軍種、哪級部門,無論將官還是校尉,大家不約而同聚焦一個關鍵詞——本領恐慌。

  不少參謀這樣形容軍區變戰區帶給他們的巨大沖擊:如果說以往的聯戰聯訓是“1.0版本”,如今的聯戰聯訓則是“2.0版本”,換了全新的操作系統。面對全新系統環境,出現素質差距和本領恐慌不可避免。

  面對改革帶來的“成長之痛”,如何迎難而上“拔節成長”?記者想起了戰區領導多次講過的話:我們必須勇敢前行,如果每名指揮員的能力素質都邁出一小步,軍隊戰斗力建設就會邁出一大步!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北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正邁出堅實步伐:他們對戰區指揮員隊伍素質結構進行分析,對照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素質標准逐個衡量,制訂了《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建設3年規劃》﹔組織聯合作戰值班培訓,考核不過關不發“上崗証”、能力不過線不交“指揮棒”﹔組織能力素質考核,使參謀人員聯戰聯訓能力邁入“快車道”。

  採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大校將戴了10多年的指針石英表,換成了能夠精確顯示分秒的電子表。

  “這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聯合作戰首先要改變以天、小時為單位的觀念,不斷提升自身聯合素質。”這名大校坦言,他在主戰崗位上工作了整整30年,也常參與籌劃聯演聯訓,但第一次參加戰區聯合作戰值班,看到大屏幕上精確到秒的計時器不停閃爍,空域、海域、電磁頻譜等數十類戰情信息瞬息萬變,他當即決定換表。

  換表是為了換腦。如今在戰區,身穿陸、海、空和火箭軍服裝的官兵隨處可見,聯合真正步入常態。

  北部戰區副參謀長安衛平指出:如今聯合作戰正邁入融合作戰的高層次,聯合作戰人才培養也要實現從簡單的“加法式”聯合到“合金式”融合的轉變。具體到戰區干部,當前要盡快將自己的思想扳到“聯合”的軌道上。

  這一“扳”至關重要。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有的戰區干部對個人發展前景存在顧慮,個別的甚至有“身在戰區,心在軍種”的過渡思想,把到戰區當作為以后發展“鍍鍍金”“刷履歷”﹔有的把自己當成軍種的“代表”,把戰區簡單地看作軍種骨干抽組而成的聯合辦公籌劃機構,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等同於戰備值班“多面手”﹔還有的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看得“高大上”,用外軍建設多年的成果對比我們的現狀,感到底氣不足……

  “就像歷史上的‘胡服騎射’,改革不單單是換軍服、配戰馬、操弓箭這些表層的變化,更是整個軍事思想的深層次變革。”一名領導對此思考得更深:如果我們的思想觀念不到位,即使體制機制聯起來了,也會因為頭腦這個“中心驅動”的滯后而造成新系統運行緩慢。

  一路採訪,記者聽到不少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真知灼見,比如:主戰人才要在主戰崗位上摔打,專業人才必須堅持專業化培養﹔聯合作戰常態化、實戰化,才能催生優秀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盡早建立制度機制,使軍官從軍旅生涯起步就接受聯合培養……

  這些專業領域的“聯”,都離不開思想觀念的“聯”,隻有每個人腦子裡都穿上“聯合服”,頭腦中具備了聯合思維和素質,“能聯、會聯、善聯”,才能為聯合作戰打下堅實基礎。

  誠如恩格斯所說,當技術浪潮在四周洶涌澎湃的時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頭腦。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頭腦中的改革才剛剛開始。

  (5月3日發自沈陽)

  編輯點評

  改革,首先要改“隔”

  “改革”一詞源自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下令作戰時改華夏傳統長裙長袖服裝為胡人緊湊短衣長褲,即“胡服騎射”。因為胡人服飾多為動物毛發皮革所制,“改革”一詞應運而生,意為變革、革新。

  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被譽為人才皇冠上的“明珠”和人才金字塔的“塔尖”,是習主席特別強調要作為“重中之重”和“緊緊抓在手裡”,採取超常措施、多管齊下培養的群體。要擦亮“明珠”、磨利“塔尖”,必須打破制約聯合的各種阻隔,真正讓聯合作戰人才在無處不在的聯合文化中,“聯體成長”“聯合共進”“聯袂出戰”,以“聯合家常飯”養身壯骨強心、謀戰備戰務戰。

  改革,既要改“革”(外在的皮革),更要改“隔”(內在的隔膜)。要盡快打破各軍種專業之“隔”,不再讓“隔行如隔山”成為制約聯戰聯訓的阻隔,真正實現各軍種聚焦“一張圖”、同下“一盤棋”﹔要打破軍種情感之“隔”,改變戰區運行之初,干部“工作一塊干”而生活卻“分在軍種圈”的現象,從熟悉的“軍種小圈子”變為“一個鍋裡摸勺子”﹔要打破戰區、軍種、院校、部隊的圍牆之“隔”,特別是打破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使用上的政策“隔段”,立起“聯合制勝”的風向標,讓優秀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合理流動,充分調動人才投身聯合作戰的積極性。

  一位軍事專家曾說,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創造性地破壞。這個破壞,首先要打破各種隔膜、隔閡、隔礙、隔段,打破這些橫亙在改革征途中的險灘和暗礁,不斷縮短體制運行磨合周期、減少磨合成本,更好地暢通河床、疏浚河道,讓新體制的組織力和戰斗力更好地釋放、盡情地奔流。(高志文)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