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是對軍人的誤讀

2016年05月05日15:0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網上有這樣一群人,隻要聊到征兵話題,總會拋出這麼一句話:“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4月21日,本報報道了雲南紅河州政府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逃避兵役青年的新聞,網上網下叫好聲一片。但即便是這樣一條消息,依然有少數人在網上唱衰調侃,“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字眼在評論區仍屢被提及。

“好男不當兵”並非新詞,早在北宋就已在民間流傳了。北宋統治者為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威脅朝廷,奉行“不以武事進顯貴,隻以文學博富貴”等一系列重文抑武政策,朝廷有意宣揚“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思想﹔到了清朝,統治者也進行類似宣傳,意在磨滅漢族群眾“愛軍尚武”的意志。時過境遷,如今的新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封建家國朝代,而“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也已成共識,緣何還有人習慣性地翻著舊黃歷,給那些有著參軍報國夢想的有志青年潑冷水?

社會上叫囂“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人到底是誰?靜心思量,至少三種:

一類是“清高男”,他們有著奇怪的優越感,對自身以外的世界缺乏了解卻莫名排斥。在他們看來,選擇參軍的,要麼是上不了好大學的,要麼是社會上混得不好的,要麼是家裡不好管教的。在他們眼裡,當兵是“大材小用”“浪費青春”。

一類是“偏見男”,這類人習慣戴著有色眼鏡看軍人。他們對危難時刻軍人挺身而出記憶不深,卻熱衷於談論極個別軍人甚至是假冒軍人的不良行為﹔他們對軍人的爽直、忠誠等優秀品質不予認同,倒總是扣著“傻大兵”“窮當兵”的帽子肆意調侃……動輒一副“過來人”的姿態和“想當然”的心理,唱衰參軍入伍的現實意義,助長了歪風。

一類是“怯弱男”,這類青年從小在順境中長大,過慣了逆來順受的安逸,喜歡自由自在的散漫,迷戀花前月下的瀟洒。他們適應不了部隊的嚴格約束和管理,受不了艱苦乏味的訓練,更接受不了隨時准備上戰場的現實。所以當有一天,他們也要面對祖國征召的時候,他們不願割舍眼前的“幸福”,動輒拿“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當托詞,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句逃避服兵役的借口。

至於那些別有用心故意詆毀軍隊、毀我長城的人,另當別論,這裡不再提了。“清高男”也好,“偏見男”“怯弱男”也罷,說到底還是對軍人的一種誤讀。論才華,如今的大學生士兵征集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清華高材生、“海歸”好兒男參軍的比比皆是﹔論成才,多少政界名人、商業大亨都有著厚重的軍旅履歷,中國企業500強中,具有軍人履歷的總裁、副總裁就有200多人﹔論擔當,連吃苦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何幸福?所以不論從何角度,“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都是一句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詭辯論,是一種利己主義、狹隘主義的體現。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雖是一句俗語,但其殺傷力不容小覷,一些有志青年或許就因為這句話放緩了逐夢的腳步。試想,假如一個國家的民眾信奉“好男不當兵”,還能指望誰去保家衛國?恐怕到時候,那些所謂“好男”連在鍵盤上吐槽的機會都沒有。(何武濤)

(責編:王壹(實習生)、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