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五大戰區的“一號文件”說了什麼?

2016年06月13日13:4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五大戰區的“一號文件”說了什麼?

  三灣改編的“根” 改革強軍的“魂”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之際關於軍魂永固的新聞調查與思考

  ■本報記者 丁海明 張 良

  引子

  人民軍隊發展史,是一部改革創新史。

  歷史的燈盞,時代的火炬,雖然隔著萬水千山、雄關漫道,卻閃爍著一脈相承的真理之光——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江西永新一個名叫三灣的小村庄,見証了剛剛誕生兩個月的人民軍隊的脫胎換骨。永載黨史軍史的“三灣改編”,留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等開天辟地的治軍方略。

  88年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一場瑞雪紛飛中,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首都北京召開。“強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全面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成為這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標定的政治方向。

  不難發現,當年戰火,今日盛世,風雲激蕩與滄海桑田之間,沉潛著薪火相傳的同一條歷史經緯、時代脈絡——軍魂。

  可以說,人民軍隊的改革創新史,更是一部黨指揮槍的軍魂史。

  離開政治建軍的改革,是“不歸之路”﹔沒有軍魂支撐的強軍,是“空中樓閣”

  該改的不能再等,該守的必須守住

  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幕開啟數月間,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格局確立。改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烈度。

  4月18日,北京,百望山下,國防大學,全軍高級干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專題研討班開課。改革撬動的軍隊建設發展深層問題,深深觸動著將星雲集的百望山——為什麼要改革?怎樣才能強軍?改革究竟要改出個什麼樣子?強軍究竟要強出個什麼樣子?

  軍隊建設發展每臨大考,歷史的巨大問號總是驚人相似。從百望山回望這所全軍最高學府的來時路,可以追溯到井岡翠竹掩映下的紅軍教導隊、長征路上的工農紅軍大學、寶塔山下的抗日軍政大學。那時前輩,面對紅旗能夠打多久,面對星星之火能否燎原,面對風雪迷漫此行何去,思索的同樣是心中的旗與腳下的路。

  承平日久,改革空前。這場仗,怎麼打?這條路,怎麼走?當將領們把目光深深投向改革初衷與遠景時,歷史和現實發出了洪鐘大呂般的應答。

  歷史啟示我們——從建黨之初到建軍之始,共產黨人在長達6年的乾坤巨浪和血雨腥風中,摸索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真理,完成了“黨指揮槍”的軍魂的探索與確立。“正是有了這個魂,才使我們與舊軍隊徹底決裂,才使我們區別於古今中外任何一支軍隊,才使我們成為中國最先進的武裝力量,才有了后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崛起東方的勝利。”軍事科學院政工研究中心主任劉茂杰告訴記者,“看不透這個歷史的‘根’,就立不起今天改革強軍的‘魂’。”

  現實警示我們——為什麼波瀾壯闊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會出現在今天?今夕何夕?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為標志,這是黨的十八大召開整整三年后,是古田全軍政工會召開整整一年后,是軍隊反腐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刻。參加研討班的將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達了這樣一個強烈心聲:惟有高舉“強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全面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的時代火炬,才能照亮改革強軍的路,“沒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這一系列戰略運籌作為前提,改革強軍斷難啟幕!不可想象,在‘舊常態’下,改革強軍能夠如此浩蕩推進!”

  歷史與現實的共鳴,讓這樣一個共識逐漸清晰——

  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這就是改革的路徑。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這就是強軍的目的。

  該改的不能再等,該守的必須守住。改革強軍的魂,就是我們的軍魂!

  對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險的“醉太平”

  研討班上,一位將軍回憶起自己多年前在國防大學讀書時情景,至今記得第一次上“應對媒體”課時受到的沖擊。

  當時扮演“西方記者”的記者問:“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有什麼不對?”

  “那堂課讓我明白了,這個在我看來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成了我們必須嚴肅面對、必須明確應對的問題。”

  從基層部隊調研路上直奔研討班而來的某軍種一位將軍說,調研中遇到一位連隊指導員,他給官兵搞改革強軍教育,官兵對他的教案不感興趣,一籌莫展時,發現手機裡的一個微信公眾號很有煽動性,引用其中一些素材,官兵很愛聽。這微信中的觀點對不對呢?這位指導員模棱兩可,但他的教育課,從此依賴上了這個微信公眾號。

  將軍告訴指導員:“教育引人入勝追求可嘉,但這本質上是把官兵的教育權交給誰的大問題!不信黨的威信,卻依賴一個來路不明的微信,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將軍說:我們不能隻盯著演兵場上的“醉太平”,殊不知,對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險的“醉太平”。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匯集著前來中國留學深造的外軍軍官。這裡的故事,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叩問著每一支軍隊的“魂”。

  數年前,某國軍隊的一名軍官入學來到防務學院。這位軍事素質非常過硬的外軍學員給中國教官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總是固執地認為,中國軍隊作戰思想OK、戰斗力OK,“但你們為什麼總是凡事先講‘軍魂’?”

  帶著對中國軍隊的贊美與不解,他畢業歸國。多年后,這位軍官從他陷入戰亂的祖國,給中國教官傳來了這樣的郵件:“為什麼我們擁有這麼強大的軍隊,卻眼睜睜看著國家陷入戰亂、民眾陷入水火……我終於明白,一支軍隊失去信仰,再能打仗都是烏合之眾﹔我終於明白,是‘軍魂’讓中國軍隊立於不敗之地……”

  面對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一堂“應對媒體”課,一個指導員的教育課堂,一位遠在萬裡之遙的外軍軍官,從不同維度交織出關於軍魂的沉思——如果說改革是大潮奔涌,軍魂便是定海神針。離開政治建軍的改革,是不歸路﹔離開聽黨指揮的強軍,是斷頭台。

(責編:閆嘉琪、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