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培育新型戰斗力攻堅拔寨再出征

 
2016年06月20日08:19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培育新型戰斗力攻堅拔寨再出征

  新年的鐘聲猶在耳際,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號角已響徹神州。2月底,中央軍委一道命令,使某通信團三營八連與團隊一起劃歸到了北部戰區。憋著一股勁兒的官兵用實力彌補短板,培育新型戰斗力。攻堅拔寨再出發,連隊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記者了解到,肩負通信作戰保障重任的八連,在44年的發展歷程中經受了7次軍隊改革、6次重組整編、4易連隊名稱的考驗,一茬茬官兵勇抓機遇、敢做先鋒,努力跑好強軍興軍歷史接力賽中自己這一棒,1次榮立集體二等功、5次榮立集體三等功,6次被原沈陽軍區司令部樹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成為改革強軍的堅定執行者。

  歷經7次軍隊改革—— 面對的是考驗 彰顯的是忠誠

  改革,讓八連花名冊上的人名常常發生變化,而從未發生變化的是八連的忠誠。越是深化改革,越要穩心定神。44年來,連隊找准“坐標系”、穩住“定盤星”,把對黨的忠誠度提純到百分之百。

  “改革需要留我,我留,而且留下好技術﹔改革需要我走,我走,而且走出好作風。”八連第8任連長馮友山的事跡,激勵著連隊一代代官兵。

  馮友山連長任職期滿時,正趕上部隊改革裁員。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他,感到自己難有提升機會,但考慮到連隊下轄的小組剛剛改編為站,很多工作還離不開他,這個關口說什麼也不能走。於是,他放棄行政職務,轉為技術工程師,繼續留在八連作貢獻。

  5年后,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此時的通信傳輸方式,已經徹底由明纜、地纜轉化為光纜,以往練就的一身絕活已無用武之地,馮友山感到此時走也是對改革強軍作貢獻。這一次,他毅然決然選擇了離開。

  八連所在團政委姚永俊介紹說,44年來,八連先后有34名干部在改革中脫下軍裝,有13名戰士因改革失去提干機會。他們中沒有一人同組織討價還價,沒有一人因發展受限影響任務完成,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忠誠的誓言。

  歷經6次重組整編—— 優化的是結構 激發的是活力

  38年前的盛夏,八連第2次重組整編,從遼陽縣搬遷至鞍山市,更名為鞍山分站。這次,八連增加一個機務站,維護的線路增加了100多公裡,但人數卻減少三分之一。

  剛剛經歷搬遷、班子調整和人員調換,既先天營養不足,又后天發育不良,各項建設起色不大,黨支部被上級評定為“三類支部”。

  為改變現狀,不甘落后的八連官兵,展開了一場“逆襲之旅”。連隊支部班子先在帳篷裡召開支委會,確定了3年規劃:第一年抓基建和執勤,第二年強班子帶隊伍,第三年促進建設水平全面躍升。之后,他們推行30多項暖心舉措,把幾十名官兵凝聚在一起﹔聚焦點,把“放手”當“抓手”,建設責任明確到人,發展目標具體到月,實現各個台站無弱項﹔克難點,啃下通信作戰保障能力整體躍升的一個個“硬骨頭”,改革強軍的帶動作用不斷放大……

  經過短短兩年多精准施策,八連盡顯結構優化的優勢,跨入先進行列。他們大膽探索實踐坑道管理新手段,形成的先進經驗受到原沈陽軍區通信部通報表彰,原總參通信部還在連隊召開了全軍坑道管理現場會。從此,八連由弱變強的成功逆襲聲名遠播。

  組建44年來,八連所屬台站先后11次受到軍區以上表彰,60多名官兵立功受獎,將改革的期望值轉化為事業的獲得感。近年來,連隊年均化解各類線路隱患60余處,受領全軍大型演習、軍委首長下部隊檢查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務20余次,完成設備擴容、線路改遷等大項工程建設任務10余項,均無一差錯,贏得“利刃尖刀”贊譽。

  歷經21次換裝—— 更新的是裝備 升級的是能力

  2012年7月,八連所在的第三通信總站整編為第四通信團,陸續換發一批新裝備。在連隊鞍山站,新裝備剛到,全站人員就搬著行李鑽進了機房。白天練操作,晚上學理論,想盡辦法求教,抓緊點滴實踐。經過不懈努力,3本實用易懂的操作手冊誕生,連隊官兵憑此打破了全團塵封已久的多項紀錄,成為新裝備專業訓練的“領頭羊”。

  “難得者時也,易失者機也!”八連官兵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奮力而為。在零骨干、零資料、零借鑒的情況下,僅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就攻克各類技術難題200余項,扎扎實實地進行千余次安裝、對接、調試,破天荒地建立起首個光信號模擬通信數據庫,繪制出完整的設備開通流程圖,成為全軍固定通信分隊光纜建設的先行者,成功的經驗做法在全軍推廣應用。

  眼光有多遠,人才的前景就有多廣闊。這些年,他們先后經歷21次裝備換代,每次都預先培養出一批小專家、小能人“領跑”,縮短新裝備訓練磨合周期半年以上,152名官兵在各項任務中受到上級表彰獎勵。

  歷經4次連隊易名—— 改變的是名稱 永葆的是本色

  44年來,雖然歷經了多次整編減員、移防搬遷、名稱改變,但八連始終憑借好作風好傳統經受住了一次次歷史考驗,做到關鍵時刻不惜命、平時工作不惜身,成為敢打敢拼的開路先鋒。

  “給任務就是給榮譽!”35年前,已更名為原沈陽軍區第一通信總站鞍山分站的八連,受領了全軍通信地纜建設現場會任務。官兵們將被褥搬到作業現場,連續奮戰8個月,最終打贏了這場保障戰役,為全軍固定台站建設積累了經驗。

  15年前,八連當時已被改編為原沈陽軍區第一通信總站五營十四連,經歷了第二次易名。這一年,連隊受命承辦全軍固定通信部(分)隊光纜建設現場會。在零經驗、零資料、零借鑒的情況下,全連官兵發揚敢於超越、勇於攻堅的優良傳統,先后攻克200多處技術難題,打響了通信換裝第一槍,成為全軍光纜固定台站建設的先行者。

  2015年初,團隊聚焦聯合作戰體制改革給通信保障提出的“聯訓聯保”新課題,作出對坑道進行信息化改造的決定。連隊官兵迎著困難上,瞄准領先干,僅用半年時間,就對鞍山站的現有通信設施進行20余次信息技術改造,測量數據5000余組,制作數據手冊30余份,通過統一信息編碼、統一接口標准、統一交換格式等方法,建起上下聯通、三軍聯通、軍地聯通的保障網,並探索出無線寬帶抗毀重組、衛星隱蔽通信等保障方法,率先邁出“一線聯三軍,一鍵達末端”的通信保障新要求,實現聯合通信保障從“連心”到“聯芯”的歷史性跨越。

  這就是新時代的八連官兵,敢打頭陣,勇於超越,本色不改。 

(責編:黃子娟、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