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地圖:讓長征中紅軍將士鐵腳板上長上眼睛【2】

地圖上的紅飄帶
■韓 剛 劉箭章 張子雲
兩萬五千裡長征是用腳走出來的,讓紅軍將士鐵腳板上長上眼睛,是指揮員手中的軍事地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史館,藏著一部軍事地圖的秘史,那裡蘊藏的長征故事,你也許聞所未聞……
為長征探路的人
淒風苦雨,8萬余中央紅軍帶著輜重踏上漫漫征程。
這天是1934年10月10日,紅軍總部地圖科科長賴光勛走在中央紅軍撤離瑞金的隊伍中,他身后是一行挑夫。
話說9月上旬,紅軍總政委周恩來、一局局長彭雪楓先后做出指示,讓他們把各省地圖分類整理好,總部要去前方,把所帶地圖入箱。憑著職業的敏感,賴光勛意識到部隊要有大的行動。
緊急中,地圖裝滿了23個用鐵皮包裹的箱子,10余名挑夫挑起了紅軍最貴重的“家當”。
湖南、廣東、貴州、雲南、四川、甘肅……紅軍足跡艱難地向前,腳下的路已經不是從瑞金搶運出的地圖所能涵蓋。前方路在哪裡?這些牽系戰略轉移成敗和幾萬紅軍性命的問號,纏繞在紅軍最高領導層焦慮的腦海。那些戰斗在指揮中樞的紅軍測繪員,行裝裡背著探路先鋒的簡陋武器——指北針、鉛筆、橡皮、紙張、米達尺、小測板。
湘貴邊界的越城嶺,土名老山界,群峰林立,山勢陡峭,上山30裡,下山15裡。12月,這裡成了紅軍避開敵軍圍堵,向湖南通道前進的必經之路。
這天,化裝成老百姓的賴光勛和測繪員正在探查從千家寺到湖南通道縣的行軍路線。他們想在村庄尋找向導,可連個人影都看不到,賴光勛隻好回來向首長報告。
朱德總司令說:“先上高山,觀看周圍山溝、樹林,哪裡有炊煙,哪個地方就有隱藏的老百姓。你們一定會找到向導。”
他們艱難地爬上山頂,放眼望去,果然看見一片山窪樹林中有一縷炊煙。就這樣,他們找到了躲避國民黨軍的5個老鄉,恰巧有兩人正好是挑擔的商人。路線圖很快繪制出來,送到了朱總司令手中。
當夜,賴光勛與向導在前面趟路,紅軍舉著火把,沿著陡峭的山路攀行,用兩天多時間翻越了老山界。
大渡河,穿越大雪山、大涼山等眾多山脈,每年5、6月雪山消融,河水暴漲,水急浪高。
1935年5月24日這天,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攻下安順場,測繪員迅速對大渡河北岸的道路、山勢和敵人的工事、碉堡等地形、地物進行觀察,繪制了略圖。晚上,賴光勛出現在安順場的老街上。他從一個賣糖果的店主那裡詳細了解了通向瀘定、天全的路線,連夜繪出從安順場渡口至瀘定橋160余公裡的大渡河兩岸地形略圖。
25日,17勇士從安順場成功強渡大渡河。然而,河寬水深湍急,4隻小船,要讓全軍幾天內渡過河根本不可能。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圍追的十幾萬敵軍迫近,中革軍委決定,奪取大渡河上唯一的橋——瀘定橋。
渡過河的紅一師和干部團依照賴光勛繪制的路線圖,沿大渡河左岸向北急行軍,牽制敵軍﹔主力紅軍沿右岸北上,先鋒紅四團日夜兼程,22勇士飛奪瀘定橋。
同樣的季節、同樣的行軍路線、同樣的遭遇重圍。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地方,72年后,紅軍沒有成為“石達開第二”,軍事地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卓克基到阿壩,從毛爾蓋到班佑,茫茫無邊、荒無人煙的草地,散發著死亡的氣息。
賴光勛跟隨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為右路軍探路,涼風襲來,他腿部的傷隱隱作痛。
那是6月,中央紅軍接近天全縣時,賴光勛在敵機轟炸中腿部受傷。總政委周恩來執意要他騎上自己的騾子。后來,指導員康克清將朱總司令的馬讓給了賴光勛,不想,過河時,馬被湍急的水流沖走。這時,又遇到了周總政委,他笑著對賴光勛說:“你呀,真沒福氣!來,還是騎我的騾子吧!”
想到這些,賴光勛的眼睛濕潤了,不覺加快了步子……
紅軍北進要經過的草地為高原濕地,忽而濃霧彌漫,忽而風雨冰雹,草叢下河溝交錯,泥濘不堪,人和騾馬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沼澤泥潭。
賴光勛和他的戰友在這些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的地方踩出了一條路。
“自該地走十裡無樹林,全是草地,行進隊伍多帶柴燒水。”“此地為沼澤地,多泥潭,路難走。”“此處為牛場,可宿營。”“此處是窪地,草高、水深,可向左繞行。” 在他們每天繪制下發的行軍路線圖上,都有這樣用生命為代價做出的標注。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