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地圖:讓長征中紅軍將士鐵腳板上長上眼睛【4】
2016年08月17日16:53 | 來源:解放軍報

一張法文地圖
紅六軍團西征進入貴州后,對地形不熟悉,過去用的地圖范圍有限,搜集使用中學生課本上的地圖又不准確,當地老百姓很少出門,即使找到一個向導,他們對離家三五十裡的情況都不知曉,這樣一來,部隊行軍作戰極為困難。
這天已是1934年10月1日,軍團襲佔了貴州黃平老城,在一座天主教堂裡,紅軍發現了一張1平方米大的貴州省地圖。驚喜之余,又犯起愁來:這張地圖上的標注都是洋文,紅軍隊伍裡沒有人懂。情急之下,軍團長蕭克突然想到了一個人。
那是前一天,軍團戰士在行軍中遇到了一男一女兩個外國人,男的叫薄復禮,是一位瑞士籍傳教士,受英國教會派遣來到中國,在貴州的遵義、鎮遠、黃平一帶傳教。當天,薄復禮和妻子參加完一個宗教儀式,從安順返回鎮遠途中碰上了紅軍。
一番了解后得知,薄復禮懂法語,能講帶有貴州口音的不太流利的中國話,還好,他認得好多漢字,紅軍要求薄復禮隨部隊行動。
夜幕降臨,兩個人點了兩支蠟燭,蕭克問一個,薄復禮翻譯一個,蕭克在地圖上用中文標注出來。就這樣一直忙到半夜,終於把地圖上部隊前進方向上的所有道路、重要山脈、河流和村鎮等中文名稱全部搞清楚了。
這張“特殊”的地圖,為紅六軍團從貴州到雲南的軍事行動和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發揮了很大作用。薄復禮跟著紅軍走了18個月,一直走到雲南富民。
一位是崇尚共產主義的紅軍將領,一位是信奉上帝的外籍牧師,兩個人一次偶然的合作,成為長征歷史上一段佳話。
![]() | ![]() |
(責編:邱越、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