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銀幕上的“紅流”:長征題材電影知多少

2016年09月27日08:5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80年前,甘肅會寧,3支隊伍走到一起,完成了一次激動人心的大會師,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有一個堅韌不拔、蕩氣回腸的名字——長征。翻越不完的雪山,暗藏殺機的草地,急湍如瀑的河流,衣衫襤褸、舉步維艱但目光炯炯的戰士,急行軍中的大部隊,運籌帷幄的領袖,硝煙炮火,壯烈犧牲……鏡頭推近了,鏡頭拉遠了,銀幕上,一組組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令人血脈僨張或熱淚盈眶的長征敘事。因為艱苦卓絕,因為犧牲巨大,因為超越極限,長征已經從一個歷史事件演化成為一種文化和精神,在文字中、舞台上、影像裡被反復詮釋、光大。

作為極具視覺沖擊力與情境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在講述長征故事、傳播長征精神方面,電影顯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正因此,新中國成立以來,長征題材電影形成了銀幕上的“紅流”,涌現出不少經典佳作。80載白駒過隙,在接續歷史與當下的光影旅行中溯流而上,重新建構長征精神之於當下觀眾的意義,又有《太陽河》《絕戰》《勇士》《大會師》等若干部獻禮影片已經或即將上映。銀幕上,一股新的長征熱潮已然涌動延宕開來。

走向開放的多元視角

從1959年上映的《萬水千山》開始,《大渡河》《四渡赤水》《祁連山的回聲》《草地》《馬蹄聲碎》《金沙水拍》《長征》《我的長征》《革命到底》等若干部具有時代經典意義或藝術創新價值的代表作品,形成了幾次銀幕上的長征敘事浪潮。

現有的長征電影大體有4種敘事視角:一、重述長征歷程。除1996年的《長征》外,這一視角的電影主要產生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如《萬水千山》《突破烏江》《金沙江畔》等。《萬水千山》再現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攻佔天險臘子口”“到達吳起鎮”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因為主要以史實為敘事線索,影片兼具了文獻片性質。二、再現軍事思想。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作品中,這一視角使用較多,如《大渡河》《四渡赤水》即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集中表呈。三、重塑領袖形象。這是20世紀90年代較為流行的敘事理路。如《金沙水拍》《彝海結盟》,都是在精神重負與意見分歧中,探究領袖心靈世界的豐饒與博大。四、展現個體特殊經歷。進入21世紀之后,《心動歲月》《我的長征》《革命到底》等影片有效開拓了敘事的空間和視野。《我的長征》在主人公接連失去親人的過程中,展現了“湘江血戰”的慘烈與悲壯。《革命到底》則以真實的故事為藍本,將愛情與革命的故事講述得搖曳多姿。

與這4種敘事視角大體對應,長征電影也形成了階段性的風格化特征。20世紀80年代以前,偏重政治化﹔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了重大突破,轉向人性化﹔20世紀90年代,追求史詩化﹔21世紀初年則走向了多元化。從時間線索上看,伴隨思想解放和藝術創新潮流,長征電影的敘事資源也有了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多元的視角,既滿足了觀眾的期待心理,也促進了長征電影的推陳出新。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