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紅一師”的紅色新足跡【3】
——陸軍第26集團軍某摩步旅執行多樣化任務記事
維和步兵營官兵為任務區工兵提供武裝護衛。孟偉建 攝
一波說來就來的沖突——“跟著中國營,安全!”
見到楊釗時,他剛從訓練場上下來,滿頭的汗。這位曾經的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教導員,如今又回到了某摩步旅副政委的崗位。
楊釗已經從南蘇丹回國半年了,可得知記者要採訪關於維和的事,他仍然是一臉興奮,汗都沒來得及擦,就急忙把記者拉到了會議室。
“這次的維和經歷,太驚險了,終生難忘!”
時間倒回2015年1月8日晚,冬日的齊魯大地呵氣成霜。昏黃的燈光下,34台步戰車等裝備車輛緩緩駛入3架伊爾-76運輸機機艙。這一晚,30余名來自這個旅的官兵作為步兵營先遣人員,即將奔赴萬裡之外的南蘇丹。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軍隊早已向海外派出過工兵、運輸、醫療等支援保障部隊,但成建制派出步兵營的作戰力量,這是首次。該營每名官兵在報名時都被告知,他們要面對的,是實打實的戰爭!
深入戰爭之地,對生死都有所准備,可這一天的來臨,還是突然了些。
去年10月初,楊釗帶領長巡分隊深入遠離首都的蒙德裡地區巡邏。4日凌晨,臨時行動基地東南方向槍聲驟響,各種口徑的子彈劃破夜空在基地上方交錯,有的擊中基地院內的樹枝,枝葉噼噼啪啪地往下落。
“教導員,打起來了!”警戒哨報告,數十名攜帶各種武器的武裝人員在基地附近的草叢中向當地政府軍營地發起猛烈攻擊。
楊釗拎起槍便沖出帳篷,組織官兵按照防御預案緊急奔赴各自戰位,依托既有工事及裝甲車展開防御。
他告訴記者,雖說當了十幾年兵,但真正遇到這種高烈度武裝沖突,剛開始還是有些慌神。不過,簡單調適過后,他對營地進行了重新防御部署,82名官兵被調整為若干戰斗小組,對交火區域和武裝人員移動的主要方向實施警戒,並隨時做好反擊准備。他還叮囑大家,堅決遵照維和中立原則,不受攻擊絕不主動開火。
負責在營門口觀察防御的七連戰士朱凱強,帶領3名戰士隱蔽在鐵門之后,而距離他們最近的火力點,隻有30米遠:“真的可以聽見子彈飛的聲音,有時候還會有流彈朝鐵門飛來,頭上的樹枝刷刷地往下掉,子彈噗噗地往土裡鑽……”
“怕不怕?”記者問朱凱強。
“那種環境下哪能想這麼多,我們就是做好隱蔽,然后觀察判明他們是否是針對我們。”朱凱強說這話的時候,一臉嚴肅。
維和的日子充滿凶險,一波波武裝沖突說來就來,有時候還能持續好幾天。前不久,一名外國維和軍官還被流彈擊中身亡。在國內,軍人們還是槍彈分離、入庫上鎖,而在這裡,維和官兵出門槍不離身、荷槍實彈。
“值得信賴的和平力量”“聯南蘇團所有部隊學習的榜樣”——這是聯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羅伊女士對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的評價。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婦女署、兒童基金會等組織在南蘇丹活動時,都點名要求中國維和官兵提供保護:“跟著中國營,安全!”
執行任務期間,28名官兵榮獲聯合國南蘇丹代表團頒發的“總司令特別嘉獎”,70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
記者在該旅史館看到,一個印有“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字樣、填滿官兵簽名的聯合國會旗格外顯眼。陳列在數面經戰火洗禮的紅旗之后,成為該旅發展壯大的歷史見証。
旅政委李文舸說,幾十年前,他們的紅軍前輩走過兩萬五千裡橫穿大半個中國,如今,他們這一代官兵飛越十萬公裡跨越大半個地球。中國紅遇上和平藍,這支有著厚重歷史的紅軍部隊又多了幾分國際色彩。
近年來,國際維和、赴外聯演、搶險救災、全域機動等任務越來越多,這支打著綁腿從井岡山走出來的“開國大典紅一師”,又邁上了強軍興軍的新長征,屬於他們的紅色新足跡,正在不斷延伸……(曾濤、劉俊峰、孟偉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