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開國大典紅一師”的紅色新足跡

——陸軍第26集團軍某摩步旅執行多樣化任務記事

2016年10月08日09:0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在“八一”軍旗的引導下,參加開國大典的紅一師官兵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

在網上檢索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的資料,一張黑白照片格外震撼醒目:光榮受閱的步兵方陣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通過天安門。

當年那支受閱部隊,就是第26集團軍某摩步旅的前身。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他們,現在在忙些什麼呢?近日,記者走進該旅,去探尋“開國大典紅一師”的新時期紅色足跡。

一場說滅就滅的山火——“這個‘大功日’最特別”

1947年4月12日,七連在解放正定的戰斗中率先登上城頭,被晉察冀野戰軍授予“登城先鋒連”榮譽稱號。從那以后,4月12日,被七連定為“大功紀念日”。

今年的這一天,像往常一樣,起床號剛響不久,七連官兵就已經出現在了訓練場。

“嘟——嘟——嘟——”急促的哨聲把五公裡訓練打斷。“緊急集合!”

原來,駐地附近的沂山突發山火,形勢嚴峻,地方政府緊急求援。數百名官兵聞令而動,奔回各自連隊。

“5號預案!”在該連一系列戰備應急預案中,5號即為扑救山火任務。

通過常年訓練和行動,預案已經牢牢地印在了官兵腦海:行動編組、人員分工、物資籌備、情況處置等內容,大家都弄得明明白白。

七連連長鄭炯明告訴記者,營區附近的某山頭,已經“被著火”無數次,官兵們總是把它當作假想火災地,山頭沖了一次又一次,山火“滅”了一回又一回,光用壞的鐵鍬就有七八十把。

這回,不是演練!車輛開出車庫,一台台風力滅火機從戰備器材庫抬出,一個個戰士麻利地攀登上車……不到10分鐘,部隊集結完畢,准備出發。

“指導員,我也想去!”七連戰士陳大衛滿臉漲得通紅,堵在了指導員王熙亮前面。“不行!你都燒到39度了!”

記者採訪陳大衛時,這個才20歲出頭的小伙子說:“七連的兵沒孬種,任務來了決不能往后縮!”

部隊到達火災現場時,好幾個山頭都燒成了映天紅。簡單交待之后,官兵們即按既定分工,沖上了一個個陡峭的山坡。

剛起過火的山上熱氣騰騰,灰燼下四處冒著煙。大家一面滅火,一面清理出一條隔離帶。

濕透了的迷彩服,沾滿了灰,黏著皮膚,蹭得官兵們身上不一會兒就起了紅疙瘩。可是,誰也沒有放慢救火的動作。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奮戰,山火終於被扑滅。七連的官兵們聚在一起,席地而坐。從早上出發,除了在來的路上吃了一包壓縮餅干,他們至今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飢餓與疲憊雙雙襲來,不少人已是一臉倦容。

“今天是咱連的‘大功日’吧?”人群中冒出一個清脆響亮的聲音。指導員王熙亮忽然一個激靈——就在昨天,他還在琢磨著怎麼慶祝大功日呢。

“同志們,今年的‘大功日’,竟然是在火場一線度過的。”大家齊刷刷地站了起來,雙眼放光,盯著王熙亮。

“1947年的4月12日,連隊的前輩們經過浴血奮戰,登上了正定城頭,解放了正定城。69年后的今天,我們站在沂山頂,以一場救火的勝利,向革命前輩致敬……”王熙亮越講越激動,戰士們越聽越興奮。

“大功連萬歲!”“大功連萬歲!”王熙亮的話音剛落,官兵們竟一齊振臂高呼。這聲音,雄渾而又高亢,充滿了力量,在山間久久回蕩……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