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戴旭:長征深藏民族復興“精神密鑰”【2】

 
2016年10月12日08:15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戴旭:長征深藏民族復興“精神密鑰”

記者:長征途中,紅軍指揮員平均年齡不到25歲,戰斗員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這些年輕的官兵是怎麼創造這一偉大軍事奇跡的?

戴旭:人民軍隊從誕生起一直發展到今天,就是一支不斷改革創新的軍隊。開始叫紅軍,后來叫八路軍,再后來叫解放軍。服裝、裝備變換了很多次,但宗旨和軍魂永遠不會變。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年輕官兵創造的軍事奇跡。紅軍為什麼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因為它永遠都充滿昂揚的斗志和振奮的精神。長征中,平均年齡25歲的指揮員指揮著一批20歲左右年輕人擔當重任,以他們的智慧和勇敢書寫了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的燦爛篇章。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啟示。年輕將領有堅定的信仰、青春的活力,勇於創新,敢闖新路﹔年輕的戰士有充沛的激情和無敵的勇氣,有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壓倒的精神氣概。

軍隊是年輕人的群體,是年輕人創造軍事奇跡的舞台。衡量一名合格軍人的標准,並不是他的年齡和資歷,也不完全是他的知識結構。年齡只是年輕的外在尺度,關鍵是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因為這是軍隊士氣、銳氣的源頭。無數事實証明,年輕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歷史階段創造奇跡。如何激勵軍隊中年輕人的創新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敢於給有軍事才能的青年提供更廣闊的舞台。長征為年輕的紅軍將士提供了舞台,他們不負使命,演出了波瀾壯闊、流傳千古的軍事奇觀。

長征及我軍的革命戰爭史,就是一部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畫卷。人才是強軍興軍第一資源。這次國防和軍隊改革,習主席強調:“要著眼於開發管理用好軍事人力資源,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這也觸摸到了我軍的歷史脈搏。開發管理用好軍事人才這個寶貴資源,要反對按資排輩,也要反對不問德才的片面年輕化。

今天,我們既要重視用法規管人,更要重視用信仰管心。長征中,什麼編制體制、什麼裝備都不足以讓年輕的紅軍將士舍生忘死,隻有信仰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力量。國民黨軍隊以絕對的軍事優勢和幾乎所有方面都優越的戰爭態勢,都無法消滅絕境中的紅軍,說明戰爭勝負的根本是人心向背。長征就是通過堅定的信仰煥發出軍隊中所有戰斗員的意志。今天我們紀念長征,目的是從並不久遠的歷史當中尋回我們勝利的根本,重新尋找初心需要擦亮曾經明亮的、干淨的心,用初心激勵創新,打破外部阻撓,打破內部陳規陋習。一切為了勝利!

記者:您提過要守衛“網絡上甘嶺”,在信息網絡時代,如何讓長征精神在年輕人喜愛的信息網絡平台上扎根。

戴旭:現在已進入信息網絡時代,在通過傳統媒體傳播長征精神的同時,一定要借助新媒體技術提供的便利,把新時代的長征精神發揚光大。通過信息網絡技術把長征精神以通俗、生動、當代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符合時代特點的制作,讓長征精神在網絡平台傳播開來,讓長征精神進入我們這個民族的軀體,培本固元,培育我們這個民族的正氣,直接服務於當前日趨激烈的意識形態斗爭。讓長征精神成為我們能夠抵御文化入侵的強心劑和精神疫苗。同時,我認為還要讓長征精神進入現行教育體系,讓我們的青少年接過長征的火炬,這是對長征最好的紀念。

記者: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80年前的長征對當代中國有什麼樣的啟示?

戴旭:紀念長征是為了啟迪我們今天所從事的事業。我們不能忘了長征當年是怎麼勝利的。忘記了當年勝利的原因,就可能卻步於未來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紀念長征會讓我們更加自信地戰勝眼前和未來的一切困難、一切敵人。

從1936年長征結束,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再到1953年贏得抗美援朝戰爭,長征精神在軍事上完成了完美演繹。但長征精神的奇跡還在延續,長征是中華民族可以永恆汲取的精神財富,深藏民族復興的“精神密鑰”,長征精神已烙印在中華兒女的心靈深處。“兩彈一星”就是長征精神在國防軍工領域的延續。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無不是對長征精神的傳承賡續,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生動注腳。

習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說:“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我們黨所領導的事業是一場新的長征。今天,我們紀念長征有了完全不同的時空,變化的是具體的環境,不變的是長征的精神內核。我們的根本目標沒有變,我們黨的宗旨沒有變,人民軍隊的性質沒有變。我們應該重新梳理、重新領悟、重新提煉長征精神,把它具體細化為每個領域的精神支撐和信心支撐,乃至形成戰略指南。

(《中國國防報》2016年10月12日 01版)

(責編:黃子娟、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