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殲20戰機先進在哪?動力強勁配備反隱形戰機殺手

2016年11月02日09:27 |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小字號

11月1日,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盛大開幕。上午10點半左右,兩架殲-20第四代戰斗機出場,進行空中飛行展示。(攝影 環球時報記者 崔萌)

此前“隻存在於網絡和猜測性報道”中的中國首款重型隱形戰斗機殲-20,11月1日終於公開亮相了。盡管它隻在航展上公開露面了幾分鐘,但卻傳遞出諸多信息。中國空軍為迎接隱形戰機時代早已做出諸多准備。在本屆珠海航展上,《環球時報》記者就找出幾分端倪。

殲-20的心臟:

低空通場,垂直拉起;再次低空通場,再次垂直拉起。殲-20的首次公眾秀隻持續了短短幾分鐘,就在現場數萬觀眾意猶未盡的感嘆聲中結束了。西方媒體對殲-20的首次亮相賦予了諸多政治含義,但從技術角度,這樣短的展示又能看出什麼呢?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副總經理張新國10月31日在發布會上表示,作為第四代戰機也罷,或者國際上叫第五代戰機也罷,有幾個共同特點:如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敏捷性、隱形能力等,實現這些功能的技術途徑不一樣。而國際上第五代戰機開發時間也不一樣。張新國說,所謂殲-20能否與他國戰機抗衡的問題,要站在國家的戰略利益和戰略目標來分析。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的戰略是維護祖國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利益。當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和國家戰略不同時,對武器的限定就會不同,武器裝備開發也就不同。我國開發武器裝備是根據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方向來考慮的,對於這一新型戰機,不必與別國飛機簡單對比和評價。

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殲-20的首次公開亮相,無論是水平低飛行還是大角度爬升,表現可以用“中規中矩”來形容。他認為,這或許是因為殲-20還在測試階段,飛行員暫時還無法完全發揮第五代戰斗機的超機動性能。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與殲-20採用的發動機有關。坊間一直有傳聞,稱殲-20還在使用俄制AL-31FM2發動機,其性能仍無法與F-22使用的F119矢量推力發動機相比。王亞男認為,相比殲-20從水平飛行到垂直爬升過渡時劃出一條圓滑弧線。F-22也曾在公眾展示時做過類似的大角度爬升,但飛行軌跡在天上幾乎劃出一個直角,顯示其強大的矢量推力發動機帶來的驚人機頭指向能力。

殲-20的牙:

中航和中國空軍同時在航展上重點推出一款新型空對空格斗導彈——“霹靂10E”。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它不但是殲-20配備的主力殺手武器之一,同時也是克制隱形戰機的利器。該導彈總設計師梁曉庚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第四代格斗導彈,“霹靂10E”具備超機動、大過載的特性,導彈能非常迅速地轉彎,戰斗機很難靠機動動作逃脫它的追殺。從機動能力來說,“霹靂10E”已經超過了當前美國最先進的格斗導彈AIM-9X。同時,它還採用紅外面成像技術,有很好的抗干擾能力,普通紅外誘餌彈對它沒有什麼效用。

為什麼說“霹靂10E”導彈是隱形戰機的克星呢?因為目前的隱形飛機主要是雷達隱形,但紅外信號依然比較強。因此,在進行紅外導彈設計時就針對隱形戰機這個弱點,用紅外面成像主動引導頭來准確識別和鎖定目標。

更狠的是,依靠紅外引導的傳統格斗導彈射程通常隻有幾公裡,而“霹靂10E”的有效射程為20公裡,已經實現了格斗導彈的超視距作戰。它模糊了格斗導彈與中程空對空導彈的界限,這在全球還是第一次。梁曉庚解釋說,“霹靂10E”的彈徑與傳統中程空對空導彈基本相當,同時採用小展弦比設計和比較干淨的彈身,整個飛行過程阻力比較小,從而讓導彈射程大幅提升。他透露,目前美國在新一代格斗導彈的改進中,也採用了類似的思路,可以說在加大格斗導彈射程方面,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走在了美國前面。

殲-20的眼:

這次航展上的重量級展品中,還包括中國歷史上首次公開展出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它就是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制的KLJ-7A雷達。該所雷達專家王宏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比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對目標的搜索能力快得多,能同時跟蹤不同方向的多個目標,探測精度和距離也得到大幅提升。據稱,KLJ-7A雷達比此前裝備在“梟龍”戰機上的KLJ-7雷達的探測距離增加了70%。在當前空戰“早發現、早攻擊”的思路下,雷達探測距離提升,意義不言自明。

此外,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不僅很難用傳統的措施實施干擾,反而可以利用其發射天線的技術特點實施電子干擾作戰;同時由於雷達信號的發射和接收是由大量獨立的發射/接收單元組成,無形中提高了雷達的工作可靠性,因為少數幾個發射/接收單元的故障並不會影響雷達的正常使用,即使近半發射/接收單元失效,雷達系統仍能維持基本使用。

更讓人聯想浮翩的是,由於幾乎所有中國國產戰機的機載雷達都出自該所,外界猜測,該所可能會為殲-20配備更先進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殲-20的小伙伴們:

一直困擾美國空軍的難題是,F-22等隱形戰機在對付傳統戰機時,能在對手雷達探測范圍外發動攻擊。但隱形戰機間的對抗該怎麼進行呢?在殲-20公開亮相之后,這種對抗的潛在可能明顯增大。但王亞男認為,現代空戰是體系對抗,脫離背景和系統支持來討論單機對抗,意義不大。哪些裝備有可能充當殲-20對抗隱形戰機的“小伙伴”呢?

在航展主席台一側的室外展區,矗立著幾座高大的機動式雷達。《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其中兩部雷達的說明上清晰寫著“針對隱形目標的遠程預警”。據了解,傳統的米波反隱形雷達隻能粗略探測到隱形目標位置,但無法精准定位,實戰意義不大。而這次展出的兩種反隱形雷達均採用了新的電磁波頻率,不但能探測到目標,同時還能引導防空系統進行攔截作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款SLC-7雷達還具備“對臨近空間目標的探測能力”,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它能探測到運行在太空中的低軌道衛星和亞軌道飛行器。

王亞男介紹說,隱形戰機為防止暴露行蹤,通常會盡量避免開啟搜索雷達,並壓縮與外界的無線電通訊,這就讓它與預警機之間的高效情報交換非常重要。在這方面,美國也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因此殲-20未來的演練重點之一可能就是與預警機的協同作戰。(馬俊、李蘇寧、田聿)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