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展無人機媲美美軍現役型號 更應看到差距

無人機熱中的冷思考
在剛剛過去的第十一屆中國航展上,我國自主研發的各種大中型軍用無人機——“翼龍”“彩虹”“天翼”“雲影”等集體亮相,顯示了我國無人機的發展水平和我軍航空裝備快速發展的步伐。總的來看,這些無人機已經可與美軍現役的“捕食者”、MQ-9“死神”等大中型無人機媲美,我國無人機制造能力在世界上已躍居“第一梯隊”。
但是,高興之余我們仍需冷靜,必須看到美軍現役無人機是其上世紀90年代的產品,已早於我們10多年裝備使用,美軍還有一批在研和將要研發、並在技術上已取得許多重大突破的項目。
除此之外,無人機發展到今天,僅僅用“零傷亡”“發現即摧毀”等概念來衡量其在戰爭中的作用顯然已經不夠,隨著先進技術、新興技術不斷與無人機結合,人們對無人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期望值更高。美軍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將保留無人駕駛模式,第六代戰斗機還在爭論是否採用無人駕駛模式,從中可以看出一種端倪,那就是美軍有經過努力發展出無人駕駛戰斗機的可能。在我國無人機的發展處於良好局面時,應該更加冷靜地看到差距,把准世界軍用無人機發展方向。
綜觀世界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有兩種發展思路值得重視。一是用最先進、最前沿的顛覆性技術打造顛覆性無人機。
美軍實驗驗証無人機X-47B是當今無人機智能化水平的代表。繼2011年2月4日首飛成功之后,X-47B先后完成了航母自主彈射起飛、自主攔阻著艦、自主空中加油、與有人機協同著艦回收。這意味著,依靠人工智能技術,X-47B完全可以發展成為無需人工干預,完全由電腦操縱,能與有人機混合編隊作戰的無人偵察攻擊機。
經過X-47B驗証的無人機技術已開始向實戰能力轉化,如美國海軍已開始研發無人空中加油機。美軍於2013年發布的《2013年至2038年無人系統一體化路線圖》強調,在未來25年內,將使無人機能夠依靠導航系統和傳感器所獲取的戰場信息,自動調整目標,自主完成預定任務。英法等國也在大力研發高度自主化無人機。
SR-72是高超聲速無人機的代表,其最大特點是採用渦輪基亞燃�超燃沖壓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6馬赫,計劃2018年進入技術驗証階段,先研發出有人駕駛、採用單台發動機的驗証機,之后再正式發展實用型配備雙發動機的高超聲速察打一體隱身無人機,設想於2030年裝備部隊。
二是採取顛覆性的運用方法倒逼無人機發展。奇思妙想可以激發無窮的科技創造力。這方面以美軍正在熱火朝天發展的無人機與有人機編隊作戰和無人機“蜂群”作戰為代表。在無人機與有人機編隊作戰方面,美國陸軍見效較快,已實現AH-64E“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與MQ-1C“灰鷹”無人機的編隊作戰。其基本原理就是在AH-64E上加裝了遠程控制MQ-1C飛行、傳感器和武器系統的通用控制組件,可空中接管原來由地面控制站操縱的MQ-1C。
美國空軍對無人機與有人機編隊作戰研發方面,正在開展的是“忠誠僚機”計劃。一種是希望將退役的F-16戰斗機改造成無人駕駛戰斗機,以僚機的身份與F-35這種隱身飛機一同組成飛行編隊,並接受F-35飛行員的控制。F-16無人機能夠自動完成所有的基本飛行任務,無需全程接受人工指揮。另一種是設想用F-35或F-22隱身戰斗機遙控10架或更多“捕食者”或“死神”無人機群進行編隊作戰。隱身戰斗機飛行員一人在座艙中即可進行無人機任務規劃、飛行控制、偵察攻擊。除此之外,美軍還在探索用有人機遙控無人機進行反導作戰。
“蜂群”作戰是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作戰運用方案。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的設想是,用F-16等戰斗機挂載標准的MJU-10�B誘餌發射器,誘餌發射器內裝幾十架可樂瓶大小的無人機。作戰時,戰斗機像發射誘餌似的將幾十架無人機發射出去。無人機部件採用3D打印而成,完成任務后不用回收。無人機既可實施偵察,也可充當誘餌,還可進行電子或自殺式攻擊。
另外,無人機對我軍來講還是個新生事物,加大裝備力度和訓練使用強度,是促進無人機盡快形成戰斗力和迭代發展的重要環節。在美軍,“捕食者”系列無人機有幾百架的裝備規模,每年使用上百萬小時。即使如此,美軍的無人機事故率仍居高不下,每10萬飛行小時的事故率高達9.31。雖然原因很多,但操作失誤是其中的重要一條。目前的現役無人機基本上都是遙控型,遠程遙控幾百公裡甚至幾千公裡之外的無人機,畢竟不像飛行員坐在駕駛艙中那樣,可以腦、眼、手、腳並用,可以真切感受戰場氛圍,無人機的遙控難以實現像有人機那樣的人機高度融合。在我國各種無人機不斷成熟的情況下,應加強無人機裝備,強化無人機訓練,以提高操控無人機的熟練程度,挖掘無人機作戰效能,探索無人機的訓練運用方法,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方向,培育新的發展需求。
(空軍裝備研究院 張文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