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是強軍之本、軍改之源【2】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一周年推進戰斗力建設述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跨越-2016·朱日和”實兵對抗演習。( 攝影:人民網 趙鐸)
堅持從實戰需求出發從難從嚴訓練
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習近平明確提出“五個更加注重”的戰略指導,其中第一條便是“更加注重聚焦實戰”。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新體制在給實戰化注入嶄新內涵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全新課題。
實戰化,究竟該如何“實”、向哪裡“化”?
8月, “跨越-2016·朱日和”實兵對抗演習現場,人民網記者近距離感受硝煙彌漫的實戰化氛圍。
某日午夜時分,參加“跨越-2016·朱日和A”演習的陸軍第1集團軍某裝甲旅剛剛結束一場與“藍軍”的“惡戰”。瓢潑大雨突然來襲,彌漫的硝煙似乎消失。然而,由30多名士兵組成的“藍軍”襲擾分隊“從天而降”,讓“紅軍”始料未及。
然而,紅軍也不是“善茬”,在“跨越-2016·朱日和B”實兵對抗演習 中,“紅軍”比規定時間提前6個小時到達基地。在摩托化機動途中,導調組一刻沒有閑著,“紅軍”全程有“敵情”,一路“戰斗”到指定位置。
“戰場形勢變幻莫測,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參演部隊的實戰意識。”陸軍參謀部領導如是說。
據演習導演部介紹,堅持緊貼實戰練兵的指向、問題倒逼的要求、嚴守演習規則的底線,是此次實兵對抗演習的突出特點。
陸軍廣泛開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動活動,持續發揮“考比拉”的催化效應﹔海軍演兵大洋,參演兵力、攻防難度、戰場環境復雜度等紀錄一再刷新﹔空軍空戰訓練放開約束條件、對抗空域,突出全天候、打臨界﹔火箭軍部隊機動距離越來越遠,作戰半徑越來越大,真正做到全域機動、全域懾戰﹔武警部隊演習提升應急反恐處突能力……
從難從嚴訓練瞄准實戰化“靶心”,演訓場上一幕幕火熱圖景,就是三軍將士對能打仗打勝仗錚錚誓言的有力回應。
今年5月至9月,海空軍連續多次出動各型艦艇、戰機赴遠海執行訓練任務,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鍛造利刃鐵拳。
海內外媒體紛紛用“密集”、“震撼”等字眼聚焦我軍遠海訓練。
“不必過度解讀。”正如國防部新聞局所回應的那樣,這是我軍演兵場上的尋常一幕。也在昭告這樣一個事實:實戰化,正在成為我軍練兵備戰的常態。
訓練從難,則征戰易﹔訓練從易,則征戰難。隨著實戰化訓練的不斷深入,部隊普遍反映,訓練強度大了,訓練內容難了,實戰化水平不斷提高。
經習近平批准,中央軍委近日印發《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暫行規定》,著眼糾治當前軍事訓練中的突出問題,對規范實戰化軍事訓練組織實施提出剛性措施、硬性規范。
軍裝一天在身,就一天也不能忘戰﹔鋼槍一刻在手,就一刻也不能放鬆。隻要從上到下堅持練兵備戰、建設改革聚焦實戰,廣大官兵做到心無旁騖、全神貫注聚焦實戰,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指日可待。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