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英雄壯舉發生67年后再思考:先遣,先遣,遣何處?【2】
這樣一個人人是真金的集體,擔當先遣重任,合情合理。但在超乎想象的艱險重阻中,近一半官兵夢斷高原、舍命禁區,實在又太讓人心疼惋惜了。按道理,全國解放了,新疆也平定了,這些先遣連的官兵完全可以憑借戰功苦勞過些和平安逸的日子,哪怕歇口氣、鬆鬆腳也在情理之中,可他們都沒有。犧牲的這些官兵們,都是因為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沒有一個人是殞命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如果有現在的醫療保障條件,他們也許全都能安然而返、歆享首支挺進西藏隊伍的不世之功﹔如果能夠有更多的關於高寒地區的相關知識,他們也許能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備和防護,盡管環境艱險,但人犧牲少一點也是可能的……如果,如果,這些全都成了假設。事實上,正是因為時代條件的限制,他們所做的才讓人敬佩,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才更讓人惋惜,他們所做出的貢獻才會讓我們更加心潮澎湃地去頌揚。
這,也符合先遣二字的真正含義。
如果先遣連的官兵們像高原上風化的石頭那樣脆弱,一進入高寒極地便畏葸軟弱,或許歷史也早已忘記了他們。
有多少艱險就有多少英雄,有多少困厄就有多少悲壯。
先遣連的行軍目的地阿裡,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含氧量不及平原的一半,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1950年8月1日,從新疆於闐縣出發的先遣連,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喀喇昆侖山,平均海拔6400米,進藏前,王震就曾派人對新疆和西藏間的道路狀況做過偵察,偵察結果匯報給彭德懷后轉給中央:“新藏間橫隔昆侖高原,均有(海拔)6400米有余。進軍阿裡,想其艱難恐不亞於長征。”
由於海拔高,缺氧、氣候多變等困難,可以舉出不少。而先遣連的官兵偏偏以血肉之軀,演繹了一出跋山涉水信念不移的英雄戲。用雪球洗臉,對付雪盲症引起的眼痛﹔高寒缺氧頭疼欲裂,用背包帶緊緊捆住腦袋﹔嘔吐不止,強行吃飯喝水﹔山陡雪大,拉著馬尾巴攀登﹔馬匹倒斃,背起行裝爬行﹔帳篷搭不起來,就裹緊毛毯在雪地裡睡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