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80年前這些少數民族都參加了抗戰【2】

 
2017年07月06日08:3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80年前這些少數民族都參加了抗戰

  “八女投江”中的朝鮮族女戰士

  《八女投江》(油畫)

  抗戰期間,東北朝鮮族人口約120萬人,主要聚居在吉林東部的延邊和遼寧東部的興京及黑龍江的阿城、海林、饒河等縣。湯原、饒河、密山、珠河、寧安抗日游擊隊中,朝鮮族干部居多。抗聯的11個軍中都有朝鮮族戰士,其中第1、第7軍的朝鮮族戰士佔到半數,不少還擔任了軍、師級指揮員,僅在戰斗中英勇犧牲的就有李紅光、李東光、朴鳳南、許亨植等。名垂千古的“八女投江”中的安順福、李鳳善便是朝鮮族女戰士。

  1938年初,日軍以第4師團為主,調集偽軍3個旅又4個團,共5萬余兵力,對活動在佳木斯地區的抗聯實施大規模“討伐”。4月,中共吉東省委決定抗聯第2路軍主力680余人西征,以打通與東南滿抗聯第1路軍和挺進到熱河的八路軍的聯系。

  8月,第2路軍所屬第5軍到達五常縣,遭日偽軍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傷亡嚴重。第5軍第1師突圍后,決定向依蘭、方正地區折返回到牡丹江沿岸。10月,第5軍婦女團隨第1師進至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畔。在異常艱苦的西征中,婦女團大部分官兵犧牲,此后又由30余人銳減至8人。她們是: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抗聯第4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那天夜裡,部隊露宿在林口縣三家子北部的柞木崗。這裡是牡丹江與烏斯渾河的分水嶺,大、小關門嘴子山隔水相望。周圍幾十裡人煙稀少,比較僻靜,是抗聯的秘密交通線。由於大雨滂沱,河水暴漲,渡船又都被敵人毀壞,部隊無法渡河,准備次日拂曉由附近渡口過河,到依蘭密營尋找第5軍軍部。

  黎明時分,第1師整裝待發。師長命令婦女團8名女戰士先行過河。就在她們准備渡河時,宿營地槍聲大作,1000余名日偽軍從后面突然襲擊上來。

  第1師立即投入突圍的惡戰中,向柞木崗山裡撤退,8名女戰士被阻隔在岸邊,前面是滔滔江水,后面是敵人追兵。冷雲毅然命令:“同志們,快向敵人開火,把他們引過來,讓大家突圍。”

  果然,敵人見背后受襲,立即調轉槍口向河邊扑來。冷雲、安順福等8人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敵展開激戰。由於她們主動吸引敵人火力,第1師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追擊,轉移進山裡。

  但冷雲、安順福她們卻被敵人圍困在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位女英雄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毅然毀掉槍支,挽臂跳入翻滾湍急的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壯烈殉國,彰顯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