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邊關少年的青春遠征

2019年06月24日08:5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憧憬,從邊防線說起

我的家在北疆五叉溝,那是一個邊陲小鎮,距離阿爾山邊防線不到100公裡。

小學時,我最喜歡看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記得有一期節目是《探訪風雪哨所寶格達》,邊防戰士巡邏邊境線,隻能步行或騎馬,稍有不慎便可能掉進雪窩,身陷險境。

我對父親說:“這就是咱家附近的寶格達山嗎?”

“對,那裡條件相當艱苦。”

“爸,長大我也想去那裡當兵。”

“孩子,有夢就去追,爸爸支持你。”

后來,我輾轉到烏蘭浩特上中學。一年暑假,我無意中被報紙上的一篇文章深深打動了——《紅城有位好軍嫂》,“紅城”指的就是內蒙古烏蘭浩特。

我萬萬沒想到,文章裡的“軍嫂”,就是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老師李淑蘭,她的丈夫彭海是原北京軍區某邊防團一位年輕的副團長。

夢想的種子正在發芽,一片烏雲卻在不經意間闖入了我心中的神秘花園。

那年6月,我正在學校上課,下午叔叔突然來到學校,說父親的腿受傷了,需要我回家照顧幾天。回到家已是深夜,我進門才得知,父親突發心肌梗死永遠離開了我們。“爸爸……”我來不及多想,不顧一切地向房間裡亮燈的地方沖過去。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我猝不及防。因為過度悲傷,母親也昏迷不醒……

那一刻,16歲的我,瞬間長大。

當兵,真的不容易

2015年我高中畢業,第一志願報考軍校,卻未能如願以償。

索性直接報名參軍,卻遭到家人的反對,母親希望我能安心跨入剛剛發來錄取通知書的大學校門,或在大學裡保留學籍參軍入伍。考慮再三,我決定聽從家人建議,先上大學再當兵入伍。

剛從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中解放出來,對我來說,大學生活舒適安逸。但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該就這麼輕易放棄人生夢想,至少在這個年紀,我還應該去爭取一回。

整個大一上學期,我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以后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如果不去當兵,自己會不會后悔?在大學生活4年,我還會堅持最初的夢想嗎……

一連串的問題,每天在腦海裡反復出現。直到2016年春節前夕,我終於下定決心,保留學籍參軍入伍,為了夢想拼一次。

既然下定了決心,就必須做好准備。3月初,一回到學校,我就在征兵網上報了名。這時,我對照征兵標准發現,我的體重超了10多公斤。

必須減肥!當時我85公斤,為此我開始每天堅持跑步。從4月到6月,我每天早上一個3公裡、下午一個5公裡,到了7月,體重已經降到79公斤。

然而體重標准還是不合格。距離最后一次復檢還有10天,我白天穿著防晒服跑,晚上穿著棉衣加練﹔跑完也不敢多喝水,直接到桑拿房裡繼續“排水”。最煎熬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就差一步了,堅持啊!

由於體重原因,我先后體檢了4次。當終於拿到入伍通知書時,母親抱著我心疼地哭了:“兒子,你長大了,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軍營,敢闖你就來

臨別之際,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兒行千裡母擔憂”,何況對於母親來說,我現在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一方面,自己一直奔跑,邁出了人生關鍵一步﹔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樣的分離對母親來說,可能得適應很久。我對自己說:“李洋,你可得干出個樣子來,讓媽媽放心。”

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尚且如此艱難,以后呢?隻會更難,唯有足夠的熱愛才能堅持下去。但我堅信,我努力過的事,永遠都不會后悔。

后來,我分配到武警某部新兵連,無論是訓練還是文化生活,我都適應得很快。記得第一次3公裡測試,我跑了全中隊第一。

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對我影響至今的新兵連指導員范慶利,讓我佩服的不單是他擁有1個二等功、8個三等功的傳奇經歷,更多的是在兵之初,他教會我的做人道理。

他的右腿韌帶在一次訓練中不慎斷裂,卻憑借著發達的股四頭肌維持右腿正常機能,在戰術訓練場為我們做低姿匍匐示范,絲毫不含糊……他教會我們,對待部隊生活,要自我調節、樂在其中、心懷夢想、一往無前,“叫苦叫累不是真正的戰士”。

臨近下連,我找到指導員,希望他在分別之前,能給我寫幾句話。

第二天再去的時候,相冊上大氣工整地寫著:“弟有鴻鵠志,人貴在堅持。他日踏青雲,勿忘入營時。”

新兵下連,品嘗堅守的滋味

失望與希望並存,我們總是在調整心態中不斷變強。

下連后,我的主要任務是執勤站哨。當我意識到,我必須長年累月堅守在一個地方,感覺日子一下子變得漫長起來。寒冬的吉林邊陲,-30℃的雪天裡,我站在哨位上思考人生:這是不是我最初的夢想?

面前是寂靜的森林,身后的營區燈光暗淡,四周一片寂靜,靜得似乎都能聽見雪花落在肩上的聲音,寒冷交織著困意,一股想家的情緒不可抑制地涌上心頭。

堅持、堅持……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軍人的使命,讀懂了《士兵突擊》中那句經典台詞“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的真正含義。

那個冬天,我一生難忘。不當兵,永遠不會知道半夜下崗后吃一碗泡面的幸福,更不會知道無數寂靜的夜晚裡,有千千萬萬戰士為了祖國安寧執勤放哨,無論是在街頭一角,或是在邊防線上的某個哨所,為了心中的萬家燈火,他們默默堅守腳下的土地。

開春后,部隊工作開始圍繞訓練展開,一次上哨期間,中隊長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說:“一定得把軍事素質練好,過幾天你就跟著應急班一起訓練吧。”

“是,隊長!”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明白,要想當個好戰士,軍事素質是個硬杠杠。

障礙,過去了是能耐,過不去才是障礙

練習障礙,最讓我痛苦的不是矮牆和深坑,而是返程中的雲梯。

帶我們訓練的是一位有著9年兵齡的士官吳明鬆,要求非常嚴,眼裡從來不揉沙子,訓練場上說一不二。

他這種性格,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一次,眼看就要中午開飯了,新的訓練課目來了——返程中,從上雲梯到下高板,要求6.9秒通過。但我的成績,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眼看老兵們都走了,隻有我和吳班長留在訓練場。他說:“今天炊事班給我們加餐,不跑進6.9秒,中午飯就別吃了!”

一遍又一遍,起跳,想辦法借助擺腿的慣性讓身體順利通過,眼看就要到最后一個了,右腿無意中被“卡”了一下,依舊是沒能達標。體力漸漸不支,我必須在僅剩的體能“余額”基礎上求突破。

在這之后又經3次練習,我終於在規定時間內通過了障礙。

這時,戰友們已經吃完了午飯,我感覺手有點疼。低頭一看,雙手的繭子都被磨掉了,血滲出來……到了食堂,我已經沒法拿起筷子,一位好心的班長給我端來大骨頭湯,我一口喝下去,心中百味雜陳,眼淚也掉下來……

原來,想當個好兵,真的沒那麼簡單。

想當個好兵,真的沒那麼簡單

一次部隊考核,第一個項目是“武裝越野5公裡”,要跑山路。我不斷給自己打氣:“要超越別人,更要超越自己”“堅持住,你可以”……

雨后路上泥濘,顧不得避開腳下的水坑,在這個緊要關頭,必須分配好自己的體能。考核前半段,我採取了穩扎穩打的策略……

超過一人就更進一步,戰友慢下來時就是最好的反超時機。最后400米是一段仰角30度的上坡路,眼看許多戰友放慢了腳步,我採取“小步慢顛”的方法,把一些人甩在了后面。

最后100米,距離最前面的兩名戰友大概20米,我用盡渾身力氣向終點沖刺!終於,在最后一刻,我超過了其中一位戰友,跑了小組第二。

一次“武裝越野5公裡”讓我思考良多:最累最煎熬的時刻,你的腦海裡真的會浮現許多畫面,而這些,就是親情和友情。是心底深處最細微的情感,幫我們一次次挨過艱難。

后來,我擔任中隊的文書。那段時間,我對部隊又有了新的認識。

剛開始,由於沒有工作經驗,有幾次需要上報文件,我差點誤了事。在中隊長的細心幫帶下,我慢慢學會了文書工作的一些基本技巧——接到文件第一時間要找出重點﹔要有自己對於這項工作的思路,要站在隊領導的角度思考、請示、匯報﹔切忌主觀臆斷,凡事“想當然,我以為”……

那段痛並快樂的日子,極大地鍛煉了我的能力。如今回想,受益匪淺。

為軍考而戰的日子

距考試還有6個月,我得分配好復習時間。

首先,我清醒認識到,文化考核是我的“軟肋”。作為一個地道的文科生,“數理化”就是我的最大阻礙。

當兵之前我就了解過,軍考是不分文理科的。我理科成績一般,需要用更大的勇氣和毅力、加倍的努力才能在軍考中突圍。

時間緊也是一大難題。基層單位擔負常態化的執勤訓練任務,能夠用於學習的隻有休息時間。針對實際情況,我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復習計劃,每個課目都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備考攻略……

計劃定了,落實環節常有沖突。我把計劃精確到每天每小時,在自己有限“自由支配”的時間裡抓緊一切機會學習。許多次,剛要准備做一張卷子,那邊突然要出公差,我在努力平衡個人和集體中得到成長……生活在集體中,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這是軍營教會我的另一個人生道理。

逐夢遠行,我能行

臨近考試的前幾天,壓力讓我變得焦躁。母親瞞著我,坐了6個小時的車趕到連隊看我。

我在哨位上,突然接到通知說家屬來隊。看見母親時,我的心一下平靜了。

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支持鼓勵我。這次見面讓我重新找回自信,身上所有的急躁都煙消雲散。此刻,我應該做的就是在考場上全力以赴。

考試輕裝上陣,只是有時候,你永遠不知道,復員通知書和錄取通知書哪一個先來。

8月23日,我接到支隊打來的電話,通知我到作訓科報到,此時距老兵復員隻有一周了。當我到支隊機關報到時,心中依然十分忐忑,至少在我沒有看到錄取通知書之前,我還不確定等待我的,是驚喜還是安慰?

終於,機關參謀通知我“你考上了”,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命運還是給我打開了一扇窗,給了我一把開啟夢想和未來的鑰匙。那晚回到連隊,指導員特意在飯堂為我慶祝。深夜,我望著家的方向,在心中默念:“爸,7年了,兒子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那天夜裡繁星閃爍,似乎是父親在對我微笑。

有人說,生活即使問題疊著問題,還是要挺胸抬頭去面對。我想說,年輕就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遺余力地去爭取。這是一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關於拼搏與超越的故事。

我的故事還在繼續,你呢?(李洋)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