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透過中部戰區陸軍某師發展軌跡看我軍戰斗力建設成就

 
2019年09月05日09:0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雄師勁旅淬煉勝戰利刃

  7月下旬,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所屬部隊全員全裝向集結地域機動。葉  紅攝

  7月下旬,大漠深處的朱日和訓練基地狂飆乍起,中部戰區陸軍某師再次與“藍軍旅”沙場對決。

  面對“藍軍”出人意料的包圍行動,該師指揮員充分發揮衛星、無人機等情報支援優勢,迅速指揮部隊實施反包圍。隻見導調中心大屏幕上,“藍軍”戰損數字不斷上升,該師彰顯數字化部隊優勢。

  “我們轉型發展的每一步,都是人民軍隊轉型跨越的縮影!”走下演兵場,該師領導充滿自豪。新中國成立70年來,該師始終挺立我軍建設發展潮頭:第一支摩托化部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一支數字化部隊……他們始終在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中勇立潮頭。

  一支部隊的成長,折射出一支軍隊的發展。該師的發展軌跡裡,回蕩著人民軍隊淬煉勝戰利刃的鏗鏘足音。

  從“鐵腳板”到“車輪子”,從“履帶板”到“信息網”——

  武器裝備大跨步換代升級

  新型主戰坦克、新型電子對抗無人機、數字化單兵武器系統……前不久,老兵吳蘭恩應邀回該師作報告,各種新型數字化裝備看得老兵激動不已。

  “我們軍隊真的變了,強了!”在師史館,凝望一張張不同時代的照片,吳蘭恩對著自己當年的“徒弟”、如今的一級軍士長丁輝由衷感慨: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我們的前輩用小米加步槍以“氣”勝“鋼”,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強敵﹔沒過多少年,全軍就實現了摩托化﹔到了1985年,咱師成為全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我和戰友們駕駛第一代裝甲輸送車馳騁演訓場,別提多帶勁了……

  對“師傅”的感慨,丁輝感同身受:“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我駕駛86式步兵戰車接受檢閱,那是我軍第一代步兵戰車正式對外亮相﹔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我又駕駛新一代‘陸戰之王’99A式主戰坦克首次受閱。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軍裝備更新越來越快,戰斗力快速增長……”

  入伍26年,丁輝曾4次受閱、駕駛過16種車型,親眼見証了陸戰裝備從落后於人到一路趕超的飛躍。聊起陸軍部隊從“鐵腳板”到“車輪子”、從“履帶板”到“信息網”的滄桑巨變,“師徒”倆特別自豪。

  這僅僅是全軍裝備體系建設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放眼全軍,一系列“大國重器”不斷列裝人民軍隊:99A式主戰坦克等第三代裝備成體系列裝陸軍部隊﹔海軍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新型艦艇批量入列﹔殲-20、運-20等主力戰機成建制裝備空軍﹔火箭軍“東風快遞”家族不斷迎來新成員亮相……

  丁輝告訴“師傅”,近些年,部隊裝備換代升級的速度驚人,很多新裝備還沒等到變“老”,部隊就又列裝了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現代化裝備。數據顯示,勝利日大閱兵展示的全部為國產主戰裝備,且84%為首次亮相的新裝備﹔朱日和沙場大閱兵,近一半的受閱裝備都是新型裝備﹔南海海上大閱兵,近一半受閱艦艇是十八大以后列裝部隊的。

  9次轉隸、7次調整,從“摩托化”到“機械化”再到“數字化”——

  改革創新鍛造精兵勁旅

  兩個月前,一組講述炮班變遷的漫畫走紅該師強軍網。換裝改制前,老式高射炮操作人員多、戰斗准備時間長﹔換裝改制后,新型高射炮操作人員僅需原來的三分之一,戰斗准備時間隻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規模結構變小了,戰斗力卻增強了。這說明什麼?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該師一名領導介紹說,70年來,全師先后經歷9次轉隸、7次編制體制調整和1次移防,不斷在調整改革中優化結構提高戰斗力。

  如果標繪一幅人民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調整改革的時間軸,每個節點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上世紀50年代,該師奉命整編改裝成為一支具有炮、坦、工、通、化等諸多兵種的合成摩托化部隊,成為人民軍隊實現單一軍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化邁進的一個標志。整編后第二年組織的實兵演習中,該師日行近千裡,彰顯出強大的摩托化作戰能力。

  上世紀80年代初,該師改編為全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拉開了“百萬大裁軍”的序幕,標志著人民軍隊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邁進。兩年后的深秋,該師實兵實裝參加上級檢驗性演習,部隊展現出高度合成、火力迅猛、能攻善守的顯著優勢。

  2010年7月,該師率先插上信息化翅膀,成為全軍第一支數字化部隊。他們積極探索數字化部隊戰斗力建設模式,部隊戰斗力實現新躍升。

  “人民軍隊的發展史,是一部改革創新史。人民軍隊就是在不停的優化結構編成改革中,一步步實現由大向強的鳳凰涅槃。”前不久,該師舉辦戰斗力建設圖片展,習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的照片,被官兵們放到了最顯眼的位置。

  那天,被人們稱為“史上最強軍改”的號角由此吹響。幾年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穩。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率先展開,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壓茬推進,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項推進一項。人民軍隊體制結構實現歷史性變革,不斷向著打造精銳作戰力量的目標邁進。

  這場改革中,該師根據力量編成新變化,採取了全新的力量編組模式:“能力營”和“任務營”。

  “能力營”按綱施訓打基礎,逐人逐裝逐級快速形成戰斗力﹔“任務營”時刻保持戰備狀態,戰斗力指數始終“滿血”。

  去年8月,他們對“任務營”進行拉動檢驗,各營全員全裝提前半小時到達疏散地域,精銳作戰力量初露鋒芒。

  從“集團對抗”到“鋼鐵比拼”,從“硅片較量”到“體系支撐”——

  理念之變引領能力嬗變

  仲夏,鬆骨峰英雄團合成營作戰能力檢驗評估進入白熱化——

  空地電磁定向干擾,毀癱指揮網絡﹔炮兵離散配置,實施火力精准壓制﹔偵察、電抗等新質作戰力量從幕后走向台前,傳統的破障突擊圍殲打法不見蹤影,數字化部隊基於信息系統的新型作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作戰理念與時俱進是一支部隊戰斗力提升的內核與關鍵。正在組織演練的某團團長黃立勇認為,回眸70年來全師發展,更深層次的變化是作戰理念的不斷創新變化。

  從成為第一支摩托化部隊講“集團對抗”,到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講“鋼鐵比拼”,再到第一支數字化部隊講“硅片較量”﹔從“單兵技能”到“群蜂智慧”再到“體系支撐”,70年彈指一揮間,該師的成長變化,就是新型陸軍乃至全軍部隊作戰理念變革的一個生動縮影。

  從摩托化到機械化再到數字化,思維理念的跨越有多大?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強大的八輪驅動裝甲車時,曾在空軍交叉任職、剛剛跨單位履新一年的黃立勇,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鋼鐵洪流插上了信息翅膀。

  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近幾年來,各軍兵種演訓場的戰斗畫面中,新型作戰力量頻頻出鏡。伴隨著人民軍隊改革的鏗鏘腳步,一支支新型作戰力量不斷亮相,新的作戰理念、新的打法戰法,如雨后春筍般在各部隊孕育而生——

  新疆庫爾勒,練兵備戰及轉型建設集訓中,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電子對抗、空中突擊、遠程火力等8支陸軍新型作戰力量接連亮相,新技術、新戰法、新能力,全新的訓練理念嶄露頭角。

  南海海域,遼寧艦航母編隊連續多次展開高強度高難度實兵對抗演練,檢驗和提升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艦艇遠洋遠海訓練、潛艇遠航戰備訓練,遠海防衛作戰能力實現多項突破。

  廣袤藍天,殲-20隱身戰斗機的戰斗巡航速度實現新突破,運-20等新裝備相繼形成戰斗力,“金頭盔”系列對抗訓練全天候、打臨界,不斷上演巔峰對決。

  陸海空天一幅圖,萬人千車一張網。不管是備受關注的國之重器,還是令人振奮的九霄新銳,小到戰法訓法,大到作戰模式,都在不斷改革換代,人民軍隊的作戰樣式不斷更新。

  新型、新質、新銳……面對該師演訓場不斷涌現的新景觀,我們堅信,人民軍隊必將在變革中走向更強大的未來。

(責編:黃子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