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呼唤创新型军人。蒋佳冀认为:相比较装备的代差,人的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善于创新的团队——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
2011年秋,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蒋佳冀和战友们在沙场上掀起了一场“电磁风暴”。
干扰!欺骗!压制!面对装备和经验占优的“强敌”,蒋佳冀所在团用电磁干扰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对方虽有雷达、导弹的优势,却“看不到、截不上、打不出、击不中”,整个态势陷入被动……
80后斩获“金头盔”,名不见经传的团队勇夺“优胜单位”,令许多王牌部队深受震撼。
“电子战”并不神秘。同样的干扰设备,然而该团却开动脑筋、未战先谋,围绕加载数据的样式、方案专攻精练,取得了“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优势。
突破性进展背后是数年的研究攻关。
2006年起,该师就联手科研院所进行“电子战”研究,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还编写图文并茂的《新型战机电子对抗设备使用手册》。在能力训练中,让领航人员与电抗人员“结对子”,一起参加研究、训练、评估全程,使电子对抗的理念方法融合进每一套战法。
2012年,第二次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当新的对手开始普遍重视电子对抗时,蒋佳冀和战友们又将战斗力的新增点,放在受到强电磁干扰后的对策研究,全新的战法再次未战而先胜。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作为训练创新的带头人,蒋佳冀认为:相比较装备的代差,人的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个善于创新的团队。
倡导创新,是这个团队的传统。早在2006年,由该师研发的发动机质量监控系统,就推广到空海军三代机部队,实现了发动机状况的定量诊断分析。蒋佳冀所在部队善研善战的传统,带出了一批信息化成果,成为战斗力转型的有力驱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