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战争密码
2002年刚到国防大学工作时,张国春遇到了老同学杨镜宇。作为共同经历过大学同学、研究生同一位导师的同门师兄弟,两人重逢的话题定格在了“兵棋”上。
“我们这一行,工作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手指头在键盘上一行代码一行代码码起来的。”张国春习惯性地吐露出自己事业追求的立足点。
“因为他所从事的研究最讲究数据,必须用实验来说话,而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的最关键环节就在于基础、原理。张国春极其苛求的求实作风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保证。”司光亚十分了解兵棋事业需要怎样的严谨素养!
“上大学的时候,张国春的英语就非常好,他四级考了90多分,我记得是96还是97年。1990年他又通过了六级考试,那时候能过六级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当时,我们很多同学四级考了几次都过不了。为了帮助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张国春在队里办起了英语辅导班。我们很多同学得益于他的帮助,现在想起来,很多人说当时能毕业是国春帮我们的!”
往事追忆,战友情深。杨镜宇回忆起大学时的印象如在眼前。感动之余我们不禁关注,过硬的英语技能对于张国春的重要意义,完全依赖计算机的兵棋推演,英文是必备的敲门砖。
扎实全面的科研素养让张国春的思想变得更加敏锐,潜意识告诉他,作战模拟的信息空间可能暗藏玄机。
他很早就开始尝试研究体系及体系效能评估问题。当他第一次拿到美国Rand公司刚刚出版的两本关于作战能力探索性建模打印稿时,兴奋地告诉身边的人,美军的研究和他现在在做的事情对上了。
张国春的心其实大着嘞!
一场演习让张国春真正窥视到了作战模拟的秘籍。
有一次参加部队模拟对抗,红蓝双方都非常地较真斗硬。比如说一个装甲营,有几辆装甲车,是什么型号,这个车是哪个年代的,然后这个炮增程了能打多远,有一个数据搞错了,部队肯定要来找他们算账,每一个数据都会影响到输赢。所以,必须逐条逐条地去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根本没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有什么所谓的制胜法宝。即便是先进的思想也只是牵引,最终还是要落在细节上。
因此, 40多岁的张国春仍坚持着亲自编写程序,他就是要将他所破译的战争思想密码,通过计算机去实现掌控战场的主动权。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