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外国专家:中国更西方化 想回避与美国直接冲突【2】

2015年06月04日08:45  来源:环球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外国专家:中国更西方化 想回避与美国直接冲突

“干预”不同于“干涉”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写道,中国的政策调整和海外行为方式逐渐有“干预性倾向”,您的意思是中国放弃了“不干涉政策”?

杜懋之:干预(intervention)和干涉(interference)不一样,干涉是完全介入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我没有说中国是去干涉;中国是干预。最好的例子是南苏丹和阿富汗。不能说塔利班去中国参加和谈是中国干涉阿富汗内政吧?这是一种政治性干预,中国为确保自身利益,去塑造某个地区政治稳定的局面。

目前为止,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内容以及中国应对海外安全威胁的行为方式,主要还是针对某个具体地区和事件做出反应,在有限程度内干预。但这种干预以后会更常见,手段也更多。我认为中国以后会派出特种部队展开海外人质营救行动。

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一样,“不干涉主义”深深嵌入中国的DNA,中国外交政策习惯“不去碰它”,过去中国对塑造国际安全环境也毫无野心。但另一方面,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给中国逐渐重新定义其“不干涉政策”做了铺垫。

环球时报:中国有限程度的干预,似乎被外界视为潜在威胁?

杜懋之:2011年中国第一次动用海军和空军参与利比亚撤侨行动,2012年海外利益保护列入军方行动守则。解放军加强力量投射能力,也许被美国或印度看成潜在威胁,可这也正是国际安全合作的机会。尤其是跟欧洲,中国这种能力建设不会带来威胁,我反而从中看到更多中欧安全合作的契合点。未来不排除中欧共同撤侨的可能性。

从全球活动的角度来说,我不认为中国是在有计划地进行战略扩张。但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地区性政策和全球性政策要区分看待。中国的全球性政策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在这些地方,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经济主体。但在地区政策上,比如东海、南海,就掺杂了太多地缘政治、大国互动和历史因素,最关键的问题是主权。地区层面的竞争更突出,大家都怕成为输的一方。

保护海外公民和财产的行动一般不对其他国家的利益构成威胁。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和深化,保护人员安全的行动不可避免会带有政治和军事含义。过去撤侨只是一种摆脱当地危机的简单手段,和中国不愿搅入其他地方安全管控的一贯做法很契合。但现在,保护海外利益和传统意义上的“不干涉政策”越来越矛盾。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成为国际安全秩序中具有大国地位的一员,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

环球时报:您认为这将是一条西方所喜欢的路径吗?

杜懋之:海外公民保护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安全观,保护的对象是个人,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更西方了。从西方一些悲观主义者的视角看,保护海外人员安全一直就是战略扩张的固定戏码,只是为了让军力投射看上去更具正当性。乐观者则从中国政策变化中,看到更多合作的可能。不论中国选择何种路径,都将深刻影响它与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关系。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娄杨宣(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