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川籍战士喜马拉雅山麓种西瓜

2015年09月05日19:48  来源:四川日报  手机看新闻
川籍战士喜马拉雅山麓种西瓜

开栏的话 海拔5000米左右的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海拔最高的建制营。在这片“生命禁区”,常年驻守着不少川籍战士。他们从盆地到高原,有着怎样的追求与生活、又收获了怎样的爱情与欢乐?从今日起,我们推出《“生命禁区”的川籍战士》,为读者讲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故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钟振宇

8月26日,虽已从5000多米的边防哨所回到成都,但记者的味蕾中仿佛还留着川籍战士所种“喜马拉雅”西瓜的甘甜余味。在采访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的过程中,三连种植班班长、30岁的川籍战士余小亮的“绿色梦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地处喜马拉雅北麓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平均海拔4800多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在这片“生命禁区”,驻扎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海拔最高的建制营——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

该营三连位于昌龙海地区。在这个常年刮着8级大风的地方,记者和战士们共进午餐时看见,餐盘里茄子、青椒、西瓜、哈密瓜等时令蔬菜水果一应俱全,口感新鲜。连长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余小亮带着战士们种植的。”

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三连的半地下温室大棚,体验一次高原“桑拿”。刚进门,一股湿热袭来,气温从室外的4℃陡增为20多摄氏度,眼镜片和相机镜头顿时被雾气“糊住”。用纸巾擦净白茫茫后,眼前一片绿色扑面而来。

“老乡好!”听到家乡的记者来了,余小亮迎了过来。顺着他的指引,大棚里青椒、芹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正旺,再往里走,一个个已经长熟了的西瓜散落在瓜藤之间。

之前,连队也尝试用大棚种植蔬菜,但品种少、长势差,缺乏实用价值。2003年,余小亮刚入伍时,看着连队由于吃不上新鲜蔬菜,很多官兵出现指甲凹陷等不良症状,他就梦想让这片荒凉的土地点缀绿色,让官兵吃上新鲜瓜果蔬菜。

在想法得到批准后,他一头扎进温室里。虽然余小亮来自嘉陵江边的农村,但在高原上种地却是另一番情况。初期,他播下一些从内地带来的种子,由于气温低、温差大,有的发不了芽,有的结不了果。为了实现心中的“绿色梦想”,他买来书籍,可书本上没有针对高原种植瓜果的内容;他请教的专家,也没有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种植瓜果的经验。

余小亮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反复尝试,从不同来源种子中遴选出相对适应高原的,精心呵护。“所有蔬菜和瓜果都是三天一次授粉,否则在高原上只开花不结果。”余小亮说,为了提高成活率,连队还改建了半地下温室。

“高原气候十分干燥,如果能种出西瓜让战士们解渴,那是多么有价值的事情。”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从2007年开始,余小亮开始尝试种植西瓜,但在前三年总是以只开花不结果告终。他并不气馁,通过不断观察和总结,试验了各种授粉、嫁接、施肥的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大棚里终于结出了第一颗圆滚滚的西瓜。技术成熟后,现在一年可以产出数百个。

虽然种植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但昌龙海地区不时出现的狂风、暴雪也不时摧残着温室里的作物。今年5月,一阵龙卷风袭击了三连,一部分大棚被卷走。看着自己一点一滴浇灌培育、如同亲儿子般的作物绝收,余小亮流下了眼泪。但他和战士们很快擦掉眼泪,修复大棚,重新补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再度端上了食堂。

如今,三连的温室大棚扩展到了1300多平方米,可以栽种的蔬菜有30多种,水果有十多个品种,夏季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冬季也能提供部分品种的蔬菜瓜果。余小亮和战士们还向邻近乡镇的村民赠送种子、传授技术,并指导建设了4个大棚,得到了藏族群众的称赞。

分享到:
(责编:杨牧、刘军涛)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