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故事集
人民网>>军事>>正文

雪山上的好门巴

2015年09月06日21:07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岗巴边防某营,有一位雷锋式的好干部,他的名字叫薛生魁。提起薛生魁,查果拉的战士,无不眉飞色舞。在人们的印象里,病人看病总是病人去找医生。可是薛生魁呢,却常常主动巡诊找病人。不管是狂风大雪天,还是深更半夜,他都坚持不懈,他总在看病巡诊的路上。

查果拉哨所,是西藏高原最高的一个边防哨所,海拔5300多米,气候严寒,终年飞雪,空气稀薄。刚到查果拉山上的人,走路可困难哪,一步一喘,多走几步就心跳头晕。薛生魁,却给自己立了这么一条规矩:每天早晚,要到各排各班去走一趟,包括各个地堡、前沿战壕、观察哨,还有炊事班。这一趟,少说也有3里路;两趟,就是6里,还是这空气稀薄的风雪路哩!一天6里,十天60里,一年两千多里!他在查果拉当医生整整12年了,足足二万八千里风雪巡诊路,这还只是他在驻地周围巡诊的路程,哨卡以外走的巡诊路,还没算进去!

每天夜里,薛生魁都会雷打不动地到各班排查铺。只见他踮起脚跟,轻轻走到战士的床前弯下身去,把耳朵贴在班长胸脯上听听。每当听到战友均匀的呼吸,香甜的鼾声。他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为了让薛生魁安心休息一会儿,查果拉的战士,有这么一个老传统:有了病,不到不得已的时候,就是不讲。因为你一讲出来,医生就来了,左照顾,右照顾,弄不好还要你吃病号饭,甚至叫你躺在床上呢!战士们都是到这雪山哨卡来为祖国站岗的,谁都想多站一班岗,多练一点过硬的本领,多为祖国的铜墙铁壁添一砖一瓦,多出一点力。谁愿意躺在床上休息呢!正因为这样,薛生魁特别关心战士们的健康情况,白天细心观察,夜里还要来查铺,听呼吸、看动静。为了及时发现拉肚子的病号,他每天还要到厕所里去观察粪便!发现情况便跟踪追寻。有这样的医生,查果拉哨卡怎不兵强马壮呢!难怪新兵一上山,就听老班长说:“我们为保卫祖国巡逻放哨,薛生魁为我们的健康巡逻放哨!”

薛生魁不仅日夜为边防战士的健康巡逻放哨,还经常到哨所附近的牧场去巡诊。从查果拉到山下的吉汝牧场,单程就有25公里。一来一回,就是50公里。薛生魁经常冒着风雪,翻过雪山,涉过冰河,到牧场去巡诊。

那是一个冬日的深夜。玻璃窗外,朦胧的月光,映照着雪山。辛劳了一天的薛生魁,正要入睡。忽然,他又撑起身来,披上棉衣,翻阅着他那本巡诊登记簿。这个小本本儿,是他的一件宝。里面登记着吉汝牧场牧民的病情:哪家的孩子需要打针;哪户的阿妈需要换药;哪个老爷爷患了关节炎,需要服雪莲花熬的水药。甚至哪个孕妇可能难产,都一一记在上面。薛生魁翻着,看着,眼光停在一行字上。原来,老阿妈卓玛的孙子多吉次仁得了急性肺炎,还没退烧呢!薛生魁“啊”了一声,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衣服,挎上了药箱,叫醒卫生员俩人匆匆走下山去。

月光下,一座座雄伟的雪山,像一列列身披银盔银甲的武士,匆匆走来,又匆匆消失在他们身后。那亮闪闪的冰河,像一条条银线织的地毯,铺在他们面前!他走在崎岖的小路上,气喘吁吁,汗水滴滴,恨不能长上一双翅膀,飞到牧场,飞进卓玛阿妈的帐篷去。

当月亮走下西山的时候,薛生魁来到了卓玛阿妈的帐篷。他掀开帐篷门帘一看,小多吉次仁躺在卡垫上,呼吸急促,喉咙被浓痰堵塞,生命垂危!薛生魁疾步跨上前去俯下身子,用自己的嘴为小多吉次仁吸痰。望着解放军的医生亲口为小多吉次仁吸痰的情景,卓玛老阿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的肩抽搐着,嘴唇颤抖着,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经过抢救,堵在孩子喉咙里的痰,终于全部吸出来了,小多吉次仁得救了!卓玛老阿妈激动地扑过来,双手捧起薛生魁的手,深情地抚摸着,用脸颊亲着。半晌,她含着热泪,声音颤抖地说:“是你,查果拉医生,救了多吉次仁的命!让我把他的名字,改成‘查救’吧!啊?”

在辽阔的吉汝公社牧场上,有许多吉次仁这样的孩子,有许多卓玛这样的阿妈啊,她们心上,刻着薛生魁亲切而又高大的身影;他们嘴里,常常念着他的名字,称他为“雪山上的好门巴”。有的孩子是薛生魁用温暖的双手把他接到人间;有的老阿妈在连续发高烧的时候,是薛生魁夜以继日地守护在她身旁……

每年秋天部队进行复员转业工作的时候,牧民们总要给查果拉哨卡捎信:“薛生魁不能走!千万把他留在哨卡,永远留在我们吉汝牧场!”

分享到:
(责编:杨牧、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