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歼10歼11高原训练发动机重启困难 学霸军官解决

2015年10月14日08:4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歼-11战机在雪域高原实现常态化警巡。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2015年金秋的一个清晨,青藏高原海拔3500余米某机场,数架新型战机,如勇敢搏击的高原雄鹰,在蔚蓝天幕上伸展着钢铁翅膀。巨大的身躯下,不断拉长的背景清晰壮阔——喜玛拉雅山连绵起伏、雅鲁藏布江波涛奔涌……

  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成空部队官兵在强军实践中展现着“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书写着鹰舞长空的壮美画卷。

  5个“金头盔”和一座雪山说明——无畏的勇气来自无比的忠诚,面对生死考验,军人的选择从来都是迎难而上

  “驾机在峡谷里飞行,感觉山离我那么近……”成空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空军“金头盔”飞行员彭礼忠,近年来5次征战高原,对冰峰林立的喜玛拉雅山脉印象深刻。

  “透过舷窗,周围全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同样5次征战高原的航空兵某团团长、“金头盔”飞行员刘晓鹏坦言:“本能地紧张恐惧,但只是一闪念。”

  航空兵某团副团长、“金头盔”飞行员苏宛,曾遭遇过生死考验。那是2012年3月,歼-10战机首次上高原执行跨冬驻训任务。一天,时任团领航主任的他和一名新飞行员驾机升空巡航。完成任务返航时,原本安静的天空骤起狂风。这当口,又遇到机载惯性导航设备发生故障。战机严重偏航!

  “稳住!”苏宛告诫自己,凭借高超技术飞向机场上空。但因能见度太低,根本无法降落。此时,备降场天气也已骤变。燃油在消耗,不能等了,风速稍一变小,苏宛瞅准能见度稍转好的间隙稳稳落地。战机刚一接地,天地间霎时黄沙滚滚……

  “金头盔”飞行员万松峰,同样是在高原气候最恶劣的季节经受了生死考验。据他介绍,那段日子团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连续4昼夜组织实战化轰炸训练,实现了国产新型战机整建制高原实弹训练的历史性突破。

  2012年8月,航空兵某团时任副参谋长刘晓鹏和大队长蒋佳冀,同时面临着又一个极限挑战——海拔4200余米某机场试航。

  试航那天,时任师长王燕崎带飞,刘晓鹏和蒋佳冀与试航团队紧随其后。然而,驾战鹰升空不到半小时,一大片浓积云突然向试航机场压来,接着降起小雨。

  “有没有把握降落?”塔台内,各级指挥所的询问接连不断。云海之上,飞行员们稳握操纵杆,凭着刻苦砺练的技艺,驾机穿越浓云,平稳着陆……

  雪山奇峰、高寒缺氧、乱流狂风……一次次的惊天一飞,见证了5个“金头盔”和一座雪山的故事,同时告诉我们,无畏的勇气来自无比的忠诚,面对生死考验,军人的选择从来都是迎难而上。

  一名80后甘巴拉人与“鹰”的对视——军人的情感为什么格外深沉?因为他把使命和职责融入血液,化为“担当”二字

  成空驻藏某雷达旅机动雷达站技师孔译庆与新型战机的首次对视,是在6年前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阵地。那年,孔译庆作为技术骨干,上阵地保障歼-10战机首次高原试飞。当时,这名已有5年“山龄”的甘巴拉人并不知道,他将离开深爱的甘巴拉,开启与“鹰” 移动对视的生涯——

  2011年5月,团里从各雷达站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机动雷达站,保障新型战机常态化训练,孔译庆入选。

  两个月后,首次高原陆空联合演习保障任务下达,孔译庆跟随机动雷达站奔袭到数百公里外的机动阵地。“在甘巴拉阵地是保障训飞,这次是演习,紧急!紧张!”他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紧接着,机务分队又奔袭1500余公里外预定阵地,到海拔4200余米某机场执行试航保障任务。整整5天,每天连续颠簸10余个小时,抵达阵地后,马不停蹄地架设天线、调试装备。团里的总工程师熊孝忠,刚到阵地那个晚上,突发肺水肿,被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医院急救,差点儿丢了命……

  “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牢记着一代代甘巴拉人用青春生命铸就的“甘巴拉精神”,孔译庆和战友们圆满完成空情保障任务,自己和战友们却个个满脸沙土,嘴唇干裂,又黑又瘦。

  自在甘巴拉阵地上的第一眼对视之后,孔译庆参加了新型战机高原所有“首次”保障任务,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两次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80后甘巴拉人,他用与“鹰”对视的6年回答了一个命题:军人的情感为什么格外深沉?因为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把使命和职责融入血液,化为沉甸甸的“担当”二字。

  3名“学霸级”机务兵的两个创造昭示——激情一旦被使命点燃,就会转变成事业的巨大动力,继而升华为一份自觉的光荣和骄傲

  成空航空兵某团机务大队的队徽图案简单形象:双手擎起战机。正如他们肩负的责任:“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家财产。”

  陈钰、王韬和王妙,都是这个机务大队航空维修人员,都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又都参加了歼-10战机高原常态化训练探索。

  2010年,新型战机首飞高原任务下达时,陈钰是机务大队副中队长,王韬是飞机发动机主任。“质量、责任、使命”,心中装着航空机务核心理念,陈钰和战友们针对高原作战训练环境,提前对装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逐架逐次对飞机进行技术状态评定。

  战机呼啸着划过高原长空,他们心潮澎湃……然而,新的难题很快出现:战机执行任务落地后,需重新调试发动机,致使再次升空作战时间延长。

  飞机与发动机专业科班出身的陈钰,急得辗转反侧整夜失眠,和王韬一起苦苦琢磨。“为啥不把发动机的空中修正功能用到地面呢?”一天保障飞行归来,两名“学霸级”军官突然灵光一现,立马去现场做实验。按这个思路,很快开发出简易发动机高原启动辅助系统,彻底解决了战鹰在高原发动机重启困难的问题!

  第二年初秋,他们所在部队又接受了一项极限任务——海拔4200余米某机场试航。他们的战友、博士王妙,负责测量战机起飞滑跑距离。

  “战时,抢一秒都是胜利!”试航前那个下午,王妙用脚步丈量完整条跑道,晚上因高原反应头疼得不停干呕。第二天,他和战友们天没亮又在跑道边等待。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由远而近,4架战机如约而至……

  “滑跑距离××,距离××……”最后一架战机刺向天际,王妙记录完成。他测算出的距离,为飞行员快速升空作战提供了科学依据,撰写的相关论文和总结的计算公式在全国专业杂志发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这套公式,可以计算任何海拔机场的飞机滑行距离。”这个实战意义,才是年轻的王博士最自豪的。

  在别人眼里堪称“学霸”的3名年轻机务兵,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在青春的岁月里能够参与如此重要的任务,将是一生的自豪。这心声也给其他的同龄人以这样的昭示——激情一旦被使命点燃,就会转变成事业的巨大动力,继而升华为一份自觉的光荣和骄傲。(胡晓宇)

  时代让军人如此壮美

  北京此刻,秋高气爽。而中国地图的另一端,那块红褐色的土地,一夜之间冰封雪裹。

  那里被视为生命禁区,却依然挡不住挑战者的脚步。湛蓝长空、钢铁战鹰、连绵雪峰,共同构成了无比壮美的画卷。这幅画卷属于7年来执著挑战高原的蓝天勇士,他们以无比的忠诚和大无畏的勇气,在世界屋脊竖起了中国军人新的精神标高。

  这是一个壮美的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走向复兴,以崭新的自信开创百年之未竟的大事业,书写百年之未有的大格局。

  壮美的时代需要壮美的人生。相比于这个充满梦想、朝气、锐气和勇气的大时代,那些标榜精致利己主义的“小时代”,表面再怎么华丽,也摆脱不了苍白和单薄的底色。

  壮美的时代需要我们燃烧激情、拒绝平庸。生逢这样一个大时代,面对强军兴军的大目标,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更没有理由彷徨和等待。使命和责任,决定了军人的选择从来不是个人选择,而是国家和民族的选择;决定了军人这个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崇高、最具英雄气的群体。

  时代让军人如此壮美。这种壮美,跟灵魂、本事、血性、品德紧密相联,是当代中国军人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壮哉,高原雄鹰!美哉,“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风云)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