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深夜,连长杨家英查铺查哨。在楼顶晒衣场,他发现晾了几件迷彩服。
杨家英纳闷,今天夜训回来晚,没时间洗衣服啊!走近一看,原来在晾汗水呢!再看军衔,都是列兵。
谁晾的?第二天,杨家英早早起床上了晒衣场。起床号过后,几名战士上来拿迷彩服,被他逮了个正着。
“为啥把迷彩服晾到晒衣场来?”杨家英问。
在这里碰到连长,大家有点紧张。一名战士回答,昨晚是下连后第一次夜训,迷彩服湿透了,为了第二天穿得干爽,也怕馊臭味熏到战友,大家就把迷彩服晾上来了。
“你们知道吗,晚上睡觉时,把衣服放在伸手拿得到的地方,也是战备要求。一旦夜里有情况,还要上晒衣场取衣服,得耽误多少时间啊?”面对连长的批评,大家不作声了。
当着连长没脾气,私底下有的战士却想不通:晾晾迷彩服上的汗水,连长不体谅就算了,干嘛还上纲上线?现在边境安宁,哪来的紧急情况?
新战士的小情绪,杨家英怎能看不出来?一天,他集合连队新兵,来到操场一角的竹丛旁,讲述了一 3 0 前的往事。
1984年12月20日,边防第五师医院工作组到连队巡诊、联欢。敌人乘夜色渗透到连队前沿,发射了三枚火箭弹,幸好其中两枚被这丛竹子夹住尾翼,没有爆炸。连队将这丛竹子命名为“功臣竹”,并做了两枚仿真火箭弹挂在竹子上,作为警示。
如果当时警惕性再高一些,敌人能渗透过来吗?如果没有这丛竹子,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杨家英的“两个如果”,让大家陷入了深思。
“在战时高度紧张情况下,还有这样的疏漏;和平时期,如果我们高枕无忧,敌人岂不是可以大摇大摆发起攻击?那时,还指望这丛竹子替我们挡炮弹吗?”连长句句发问像声声警钟,久久回荡在战士们心头。
放眼群山,驻地就是阵地,对手就在对面。此刻,新战士们才真正领会到:自己身处的地方叫“前线”。新战士袁郴在课后心得中写道:“睡觉也要睁只眼,决不能让连队出现第三枚警示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