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主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和特点创造性加以运用。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放眼全球、顺应大势,考察分析世界大国军队改革的成败得失,从中汲取有益启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外军改革观察》专栏,介绍外军改革的探索与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胜利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动的时代,谁敢于先走新路,谁就能取得无可估量的利益。”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告诫今天依旧振聋发聩。
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军事变革,谁抓住了改革机遇,谁就成为强者。历史昭示我们,改革才能打胜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一场世界性军事革命迅速兴起,至今方兴未艾,各军事强国竞争角逐更趋激烈。改革,再改革,成为这个时代的强烈脉动,也成为世界大国强军的必由之路。
纵观美俄等大国军队,改革是一种常态
美俄等大国军队围绕军队体制转轨和军事体系升级,全力提速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与自身安全需求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改革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常态。
美军营造可持续改革的文化,按既定步骤推进改革,保证“总是比任何潜在对手超前几步”。冷战结束以来,美军以推进机械化军事体系向信息化军事体系转型发展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改革,通过构建以“全球信息栅格”为支撑的C4ISR系统,增强军队联合程度。进入21世纪,美军强力推动以“强化联合作战、增强信息优势、开发先进概念、推动转型落实”为主旨的军事改革,力求在全球率先建成一支机动灵活的信息化军队。
美军通过不间断的改革调整,为打赢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当前,在战略重心东移、由亚太向“印亚太”拓展的背景下,美军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去年底以来提出的“国防创新倡议”和第三轮“抵消战略”,将为美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提供支撑。
俄军亦是始终行进在改革的轨道上。冷战结束后,为重振大国雄风、重塑强大军队,俄军先后完成了四大回合的改革。目前,俄军已实现了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的转变,为建立“创新型军队”奠定了组织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8月俄格冲突后,针对战争中暴露出的通信、指挥等问题,俄军强力推进“新面貌”改革。这是一次结构性的变革,军队员额从120万压缩到100万,军官人数从35.5万压缩到22万;6个军区合并成4个,使军区成为地区性跨军种战略军团;合并太空兵、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成立空天防御兵等。普京第三任期开始后,俄军重点对“新面貌”改革期间的一些措施进行纠偏和完善,比如将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建空天军,组建国家、地区和次地区三级防务指挥中心,组建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近期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军事行动,充分显示了俄军强力改革的成效。
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世界军事变革潮流
美俄等军队改革路径迥异,但有一点殊途同归,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科学划分作战指挥权与建设管理权,强化资源统筹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从而加强国家最高当局对军队的集中统驭,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和建设效益。
以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为主轴。二战后,美军历经三次大改和若干次小改,建立起了“国家指挥当局—战区司令部和职能司令部—任务部队”三级指挥链,军种退出作战指挥链,把联合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司令部。俄军从调整总参谋部职能入手,以改造军区为重点,几经曲折,形成了“总统和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联合战略司令部/职能司令部—军兵种部队”四级指挥链,把战略方向作战的指挥重心放在联合战略司令部,把职能领域作战的指挥重心放在总参谋部,军种基本退出作战指挥链。从发展趋势看,联合范围正在由跨军种向跨领域拓展,联合层级正在由战略战役级向战术级延伸。
科学划分作战指挥权与建设管理权。现代战争爆发突然,作战节奏加快,进程持续时间短,诸军兵种全域参加,指挥控制复杂。实行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分离体系,更便于快速反应和平战转换。在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方面,美军形成了在最高当局统一领导下作战指挥权与建设管理权分离的体制,但分离中也不完全是一刀切,还存在着衔接、制约关系。如战区司令有选拔下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免除部属职务、鉴定任职表现、召集军事法庭制裁等人事权。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职权科学分割,职能划分趋细,业务范围更加清晰。如美国防部编有17个业务局、10个直属专业机构,按职能分为8个系列。
强化资源统筹,创新战略管理模式。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耗散性,容易导致资源使用“黑洞效应”。对此,美俄等国以军费优化配置为核心,推进国防管理系统改革,以作战需求决定资源投向投量,以系统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军民融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形成了基于需求牵引、涵盖人力物力财力三类资源、集计划项目预算执行为一体的军事资源管理模式。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牵引作战体系重塑。最近,美军在第三轮“抵消战略”牵引下,增加对网络战、太空战高端项目的投入。他们有计划削减陆军部队,腾出员额和经费用于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俄军组建特种作战司令部,在总参成立无人机和发展建设局,加紧筹建网络空间司令部。美俄还以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为导向,推动新型作战力量形成实战能力。比如,美军发展空天作战能力,接近实现“空天一体作战”和“1小时全球快速打击”。
既要勇于破旧立新,又要保持自身特色
梳理世界军事变革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棘手的共性问题,即如何打破旧有利益格局、实现破旧立新,如何保持好自身特色。
改革的力度越大、利益调整的幅度越大,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也就越大。美俄等国采取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应对举措。一是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层横下决心,铁腕推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照此办理,否则走人”的强硬态度,力排改革掣肘和非议。二是多方推动、依法施改。美军一些重大改革,常借助国会、总统和舆论界等力量来推动,通过立法来增强改革的权威性。三是注重讲究策略、减小震荡,既堵退路、又给出路。美军在削减军种指挥权的同时,又承认和关照军种的合理权益。
走适合国情军情的改革之路。成功的改革从来都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取其长处为我所用,保持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具体而言,一是体现政治制度的规定性。美军选择集权程度最低的“参联会”模式,主要是其政治制度不允许破坏“权力制衡”。二是体现地缘条件的规定性。俄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大将指出,俄罗斯是大陆型国家,主要战场在本土及周边,移用适应海外作战的美国体制是盲目的做法。三是军队自身定位的规定性。作为传统盟友,英国经常派出军队参与美国主导的军事行动。为强化与美军的联合作战,英军组建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全军联合作战事务,提升军队互联互通和联合作战能力。
(何雷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