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空政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阎肃: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阎老故事集
人民网>>军事>>正文

深情创作《党的女儿》

2015年11月24日15:40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阎肃带着饱满的政治热情,排除一切干扰,饱含对党的执着信仰和深厚感情,完成了歌剧《党的女儿》。该剧获得第六届全军汇演的一等奖,被国家文化部选作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三部戏剧作品之一,与自己另一部作品《江姐》一起,登上了国庆游行的彩车。2008年中国歌剧高峰论坛,精选中国80年历程中的8部歌剧,制作纪念邮票,阎肃创作的《江姐》、《党的女儿》2部入选。二十年来曾经参与《党的女儿》创作和表演的艺术家中,不少人借此剧获得了文华奖、梅花奖等至高荣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部当代经典歌剧,当年竟是临阵磨枪而成的“突击之作”——仅用了短短18天,艺术家们便创作完成了剧中的全部6场戏。如此“神奇”的创作速度,至今仍在戏剧创作史上保持着纪录。

常规的歌剧创作,文学本起码要写半年,全部完稿后,音乐再作半年。按照计划,《党的女儿》原本应该在“七一”上演,但是后来推到了“八一”,再后来又被推到了“十一”。作品迟迟拿不出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本不过关。在阎肃接手之前,剧本已经创作了11稿,均未得到认可,全部被“枪毙”。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剧本,阎肃硬着头皮上,写剧本时,没有查阅任何资料。阎肃回忆说,最该感谢的是自己的“肚子”,“因为蓝本就在我肚子里。”《党的女儿》小说、电影他全看过,故事烂熟于心。因为接触过很多老农民,写剧中的七叔公也胸有成竹,再加上他去过江西革命老区,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就是生活的积累。要是我整天坐在咖啡屋里,当然写不出来这些。”阎肃风趣地说。“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故事讲圆了,还有要把握准人物的心理,这样老百姓准爱看。”编剧三天一场戏,作曲一场戏三天。18天后,剧本完成。阎肃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幸不辱使命,总算松了一口气。”

创作过程中,国际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共垮台,戏里戏外的氛围相互辉映。面对这种创作背景,阎肃政治上非常坚定,对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论是音乐还是歌词,阎肃等人把这种国际背景渗透进剧情,写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白色恐怖底下,区委书记都当了叛徒,如何坚持党的信念和理想。他的合作伙伴,该剧作曲王祖皆说:“18天要完成,又处在这种情况下,他到底是个老人啊,如果没有这种政治热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完不成,这是在歌剧创作上的奇迹。”

和阎肃一样临危受命的,还有作曲家王祖皆。他和爱人张卓娅以及王锡仁、印青、季承、方天行等同行,共同承担起这部歌剧的作曲任务。在《党的女儿》之前,早已涌现出《白毛女》、《红霞》、《红珊瑚》、《江姐》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歌剧,王祖皆说,“当时我们被民族歌剧包围着,如何突围成了最大的问题。”考虑到该剧故事发生在江西苏区这样的南方地区,但讲的又是女共产党员田玉梅慷慨就义的英勇之举,最终大家遵循了一个创作原则——“坐北朝南”,即音乐以北方戏剧的板腔体为主调,适当采用江西一些地区的民歌、民谣素材。有意思的是,作品音乐主调的创作灵感,得益于一次意外收获。“有一天我和张卓娅看电视,正在播出的是陕西蒲剧《苏三起解》,我们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王祖皆说,如此无心之举,最终成就了《党的女儿》的音乐主调:玉梅阳刚、豪放,为她选定了北方蒲剧板腔体的主旋律,风格刚健粗犷、遒劲豪放;桂英柔弱善良,为她选定的是江西兴国山歌的旋律。剧中玉梅的首唱段“雪里火里又还魂”,不仅是这个角色的音乐主题,也是整部剧的“音乐风向标”。王祖皆记得,当时他们几位作曲家就是拿这段进行“试笔”,然后交由相关领导听审。每份谱子和录音小样都是匿名送审的。“当时,前面几份他们都觉得不太满意,最后看到了我和张卓娅的,但不知为什么就我俩的没有录音小样,于是彭丽媛跟着钢琴伴奏和了一遍,大家觉得挺不错,就最后敲定了。”

为了突出歌剧的民族特色和韵味,当年在《党的女儿》排练现场,始终是二胡、笛子、琵琶与钢琴一同跟进;而在美声合唱队里,还加入了一些民族唱法的成员。王祖皆说,当时大家形象地将这些民乐演员称为“保味组”;合唱队里的美声唱法歌手简称“美女”,而民族唱法歌手则自然成了“民女”。不过,这样的玩笑仅仅是排练中调剂情绪的小花絮;更多的时候,整个创作队伍都是绷紧了弦的。至今回忆起当年的排练经历,首版《党的女儿》导演张海伦仍觉得有些“气喘吁吁”,“明天要排第二场戏了,今晚才拿到剧本和谱子,真的是边写边排,流水作业。”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当时确实觉得很紧、很累,但大家热情很高。”令张海伦印象最深的是,阎肃还在排练场上救了一回场。《党的女儿》第一次向有关领导汇报时,只排出来了三场戏,剩下三场戏的内容,全是由阎肃上台说完的。阎肃在台上绘声绘色的表演,活脱脱就是一段精彩的评书表演,以至于后来再做汇报表演时,有领导半开玩笑地说:“怎么感觉没有阎肃说得好啊!”张海伦始终觉得,歌剧《党的女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演员们深厚的表演实力。“三天一场戏,在这么紧张的时间里,演员要背谱,要想动作,要考虑表演上的各种调度,真的很不容易。”也正是这部作品,在第二届文华大奖评选中,推出了三位表演奖获得者:扮演玉梅的彭丽媛、扮演桂英的孙丽英、扮演七叔公的杨洪基。值得一提的还有秦鲁锋。这位在剧中扮演了反派马家辉的歌唱家说:“马家辉是个大坏蛋,不过我得感谢他,因为他成就了我的梅花奖。”

在歌唱家杨洪基的记忆中,2001年建党80周年,在广西柳州的一次演出,成就了歌剧《党的女儿》最为辉煌的时刻。广西柳州,有一个不足百万人口的地区,从一般党员到普通群众,争相观看此剧。在一个有着一千五百个座位的剧场连续演了18场,场场爆满,这在歌剧史上是少有的,有的一家三代人一起看,有的买不到票就在走道上加座,尤其感动的是柳州市委领导把看党剧作为党员的一次理想信念教育,号召全部党员都要去看,有两万四千多名党员看了这个剧。“我们在一个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里演出,原计划演出10场,不过观众们太热情了,最后就加场、加场……一直加到了18场,场场爆满,创造了歌剧在一个剧场连续演出最高纪录。”杨洪基对当时情形记忆犹新,那一次,演员们都是上午场、下午场、晚上场连轴转,被戏称为“三场演员”。他说,“是阎老创造了这么优秀的作品,第一次我出演《党的女儿》时,50岁,希望等到80岁时我还能演,献给建党100周年。”

分享到: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