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資料圖)
觀念交鋒:作戰空間早已拓展到了更高的太空
與陸軍、海軍相比,空軍是后來者。空中力量最初孕育產生於陸軍、海軍之中。時至今日,軍隊的空中力量仍然包括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甚至出現過獨立的國土防空軍。那麼,從二戰期間德國的歷史,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一支真正的大空軍與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國土防空軍等空中力量的組成部分相比,其根本區別究竟在哪裡?
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大空軍不應再是其它軍種的附屬物,它需要擁有自己獨立的發展戰略,它不僅應該具備獨立完成戰役戰術任務的能力,更應該具備獨立完成戰略任務的功能。唯有如此,空軍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軍種。
在理論層面上,或許不會有人去妄加置喙上述觀點。然而在現實中,真正能做到卻絕非易事。當一支空軍的主要作戰力量被分割配屬於不同戰區的陸軍,當它仍然以陸軍的勝利為勝利的時候,它隻能算是陸軍航空兵﹔當一支空軍傾其全力執行國土防空任務時,它隻能算是防空軍。空軍的特征在於它無與倫比的遠程機動和打擊能力。喪失了這種特征,束縛於畫地為牢式的制約當中,這樣的空中力量隻能是名義上、稱謂上、形式上的空軍,不管它的規模有多龐大,不管它的武器裝備有多先進,都無法令其當之無愧地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大空軍。
這種畫地為牢的束縛,不僅僅體現在編制體制和作戰思想中,更多的狀況是,傳統觀念早已不知不覺中禁錮了人們的思維。當空天時代悄然來臨之際,空軍的作戰空間早已拓展到了更高的太空,空軍的主戰裝備難道還要故步自封地僅僅局限於飛機嗎?當精確制導的常規地地導彈具備了突擊機場的能力,並成為奪取制空權的利器,難道僅僅因為它不是飛機,就無法出現在空軍的裝備序列中嗎?當特種兵襲擊機場協助奪取制空權成為需要和手段時,難道僅僅因為它的作戰是在地面完成的,就不能將其納入空軍的編成嗎?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