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住呼吸”的時刻
當解放軍公然攻擊美國航母時,中美兩國沖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這代表著兩國沖突除核攻擊之外最嚴重的惡化。如果中國決定攻擊美國航母,那麼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
文章指出,攻擊手段的意義重大。對於美國而言,從軍艦或潛艇上發動攻擊,會使解放軍海軍的所有軍用艦船成為合理的攻擊目標,但不一定會令美國攻擊中國的空軍基地、二炮導彈基地,甚至是海軍基地。
然而,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卻是最危險的攻擊形式。這不僅是因為彈道導彈難於攔截,還是因為這種導彈有可能會攜帶核彈頭。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導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復雜性不言而喻。
文章稱,下一個“屏住呼吸”時刻會在美國針對中國目標發動首輪導彈攻擊時到來。鑒於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首輪攻擊將給中國軍政官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文章預測,中國會在敵對行動之初部署潛艇。然而,水面艦艇則有所不同。在任何高強度沖突中,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都會把中國戰艦視為合作攻擊目標,將會出動空中與水下資產發動攻擊。的確,即便解放軍遼寧艦和新型兩棲運輸船塢閉門不出,也無法阻止美軍對它們的攻擊。
中國隻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出動解放軍海軍:中國自感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保護一支特遣部隊能夠相對無麻煩的採取行動;或者是中國已經絕望。在任何一種情況下,美國潛艇將對中國水面艦艇構成最直接的威脅。
在大多數戰爭想定中,中國都需要爭取一些積極的目的,而不是僅僅是簡單的破壞美國或日本的軍事力量。這意味著解放軍海軍必須侵入、佔據、補給並捍衛一些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會的是台灣或位於東海或南海的前哨。解放軍需要為海軍執行水面作戰支持任務制造條件。
誰是贏家?
判斷“誰是贏家”的問題最為困難,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對各種未知情況的評估。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表現如何、美國針對解放軍海軍發動的網絡戰攻擊效果、F-22“猛禽”戰斗機對中國常規戰機的實戰表現,以及解放軍海軍各部門的實戰配合效率,都不得而知。最后,中美兩國究竟何時開戰,也不得而知,畢竟2020年的中美兩軍肯定不同於2014年時的中美兩軍。
然而,通常戰爭結果將取決於這些問題:
1. 電子戰
美國會對中國通信、電子和監視能力構成什麼樣的破壞?解放軍對美軍的攻擊取決於觀察員與射手之間的溝通。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美國可以通過破壞這種溝通來削弱解放軍。
2. 導彈VS.導彈防御
美國海軍與美國空軍能否打敗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解放軍海軍、解放軍空軍和二炮部隊能夠對美軍發動大規模導彈攻擊。美國在這種攻擊下的生存能力,部分取決於其防御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的有效性,以及打擊並摧毀中國境內乃至中國周邊的導彈發射裝置的能力。
3. 聯合行動
在高強度、破壞性軍事行動中,解放軍各部門聯合行動的效率如何?不美軍不同,解放軍在三十年裡並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另一方面,美國空海兩軍在“空海一體戰”概念下展開聯合行動的效率如何?
4. 質量VS.數量
中國軍隊很有可能會在某些類型的資產上獲得數量優勢,特別是飛機與潛艇。美中技術與訓練差距將決定美軍是否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生存並取勝。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