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不幸的是,中美沖突很可能會被人們當作“第一次中美大戰”銘記在心。
文章稱,在未來中美戰爭中,如果解放軍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那麼中美兩國沖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兩國間的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這是因為,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導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復雜性不言而喻。而且,鑒於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針對中國發動的首輪導彈攻擊會給中方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中美大戰如何開始?
十五年前,有關中美在何種情況下會爆發大戰的問題,總會讓人們想到台灣或朝鮮。台灣獨立或朝鮮攻擊韓國,或一些類似事件會迫使中美兩國被迫打響戰爭。不過,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文章稱,中國利益的擴張與能力提高,意味著人們可以假設多種會導致中美爆發直接沖突的情景。這些假設仍然包括台灣和朝鮮想定,但還包括東海與南海爭端,以及中印沿西藏邊境爆發的潛在沖突。文章認為,隻要中國實力增長、中國不滿以美國為首的地區安全體系,以及美國對地區國家的承諾等潛在因素存在,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存在。
文章指出,無論戰爭是如何觸發的,都不會以美國針對中國艦基、空基與陸基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為開始。盡管美軍傾向於在中國反介入資產美國飛機、基地和艦船時打擊並摧毀這些中國資產,但很難相信美國會決定付出可導致兩國沖突升級的政治代價。相反,美國需要做好承受第一輪打擊的准備。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必需等著中國導彈洗地,在美中兩國戰斗打響之前,華盛頓方面幾乎肯定會獲得一些有關中國有意打響高強度常規軍事作戰的信號。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夠給美國提供任何暗示,那就是中國不會允許美國充分調動兵力,以便針對中國發動首輪打擊或為迎接首輪打擊做出適當准備。與此同時,“晴天霹靂”式打擊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相反,正在醞釀的危機會因一些事件不斷升級,最終導致美軍採取一系列會令北京認為華盛頓正在准備打響戰爭的舉措。這些舉措包括航母戰斗群數量劇增,從歐洲和中東向亞洲轉移部署,戰斗機中隊向太平洋移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需要決定是否繼續向前做做出讓步。
在經濟方面,北京和華盛頓都將採取制裁措施(美方行動可能會會涉及一個多邊努力),並將凍結對方,乃至同盟國的資產。這將使環太平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經歷陣痛。高強度戰爭的威脅也會擾亂全球航運,導致工業生產遭遇嚴重阻礙。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