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巴爾的摩”號巡洋艦,艦首和前桅杆密密麻麻晾晒著衣物。
日本聯合艦隊旗艦“鬆島”號。
德國海軍炮艦“胡蜂”號的主炮炮位。
俄羅斯海軍巡洋艦“留裡克”號。
日本海軍巡洋艦“吉野”號,艦首主炮附近晾晒著衣物。
日本海軍巡洋艦“浪速”號,即東鄉平八郎曾任艦長的軍艦。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7日訊 19世紀的艦船上,由於還沒有專門用來烘干衣物的設施,洗淨的衣物隻能自然晾干。當時軍艦內部空間狹窄,且蒸汽化艦船內還裝備了大量鋼鐵的機器設備,為防止水汽在艙內散發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是出於擔心水汽散發會導致機器鏽蝕,晾晒衣服的活動均在艦船的甲板上露天進行。
通常的做法是晾晒在艦船的欄杆、天幕柱上,也有直接將很多衣服串聯在旗繩上,升起到桅杆高處的。採用這些方法晾晒衣服時,艦船甲板上自然就是四處衣褲飄飄,蔚為壯觀了,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種特殊的景象在當時各國海軍中是通例。近代中國向英、德購買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等軍艦回國時,隨行的外交官即記述了洋員琅威理在航行途中曾多次命令各艦集中晾晒衣服,諸如“十六日……早,督船旗令各船晾晒吊床”、“二十六日,早督船令各船晾晒衣服”等。之所以發出這樣的命令,就是盡量考慮了保持艦上整潔,避免各自為事。
為更好地說明晒衣服是當時世界海軍的通例,下圖選登一些各國海軍艦船在甲板上晾晒衣物的照片。
如果對海軍史沒有足夠了解,那麼軍艦上突然出現大量衣物的情況,的確可能視為怪現象。然而僅僅憑靠著一己的觀感,就將海軍史上一個階段的特殊慣例,作為某一支海軍腐敗的表征,其荒唐程度實在令人嘆止。針對北洋海軍“主炮晾衣”而作的批評,正是基於這種一己之見引發的過度聯想。(陳悅)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