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一支雷達兵部隊的使命擔當

■詹緒滿 陳 剛 張建新

2014年08月08日04:17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支雷達兵部隊的使命擔當

守望空疆

高原駐訓

  引 子

  何謂“擔當”?《現代漢語詞典》注解:接受並負起責任。

  在不同領域,不同背景下,擔當有著不同的詮釋。那麼,軍人的擔當是什麼?駐防西南的成空某雷達旅官兵也在追問自己:

  一年處理空情上百萬批,情報優質率100%,成績如此優秀,為何他們卻總向自己“開刀”?

  首次參加全軍重大課題演練,領先同類部隊取得5項突破,為何他們說得更多的是檢討?

  有崗位不等於有能力,有戰位不等於有戰力,他們追求的是怎樣的標准?

  追問,追問這個旅戰斗力成長背后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擔當,其實是軍人最美的姿態。

  擔當是一種考驗,是“和平兵”的顯影劑

  “異常不明空情判不准,造成戰備差錯,會被通報批評,嚴重的還會被記過處分!關鍵時刻,要學會保護自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曾幾何時,一些“經驗老到”的雷達操縱員,對剛來值班的新同志這樣“忠告”。

  然而,打仗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

  一批不明空情悄然“入境”,第一時間掌握情況的成空某雷達旅操縱員趙銳倍感糾結:報還是不報?

  雷達空情牽一發動全身。報,目標判不准,有可能讓戰機、導彈和數千官兵都跟著戰備拉動,白忙活一場﹔不報,真是敵情怎麼辦……

  趙銳立刻打電話向友鄰雷達站查証此次目標。綜合分析3個雷達站的情況,趙銳果斷判定此批目標為“氣象干擾”,並迅速上報。

  什麼是擔責任?趙銳的理解是:“屬性不明空情,應當與敵機同等對待”——這是上級的明文規定。如果這批目標真是敵情,我們便失去了寶貴的制敵時間。

  “報不准是一個人的不合格,但真有敵情沒有報,就是一個旅、一支部隊的不合格。孰重孰輕,咱們心裡必須掂量清楚。”旅領導堅定地說:不敢報、搞變通,這種上了“保險”的合格,歸根結底是軍人擔當精神的缺失,精神上“缺鈣”,一定要補!

  敢不敢擔風險,是“和平兵”的顯影劑,更是對打仗本領的過硬要求——

  “屬性敵機!一批一架……”當操縱員彭啟睿戰戰兢兢地將這批目標上報到指揮所時,值班首長、旅參謀長李學森不禁皺起了眉頭:這是近期上報的第三批“外機”擦邊飛行。雖然前兩次被驗証為“雷達虛警”,但李學森還是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隨后,各級指揮所依據空情,轉入一等戰備:戰斗機緊急起飛查証攔截,地導部隊迅速拉動引弓待發……結果,飛機沒有發現目標,地導遍尋也無情況。最終查証,這又是一次“狼來了”的故事。

  “要有擔當的志氣,也要有擔當的本領!”每每回憶此事,李學森都想得很多:雖然這次“虛警”最終被驗証為雷達故障造成的,但也告誡我們,擔當,最終是要靠過硬本領說話的。

  僅僅因為3個點,一個“金牌”操縱員受處分!這件事至今讓該旅官兵記憶猶新。

  陳天天是某雷達站操縱員,入伍7年來,無一次情報差錯。新雷達裝備連隊,遴選最優秀的操縱員“掌舵”,陳天天當仁不讓。

  上崗第一天,他發現一條航線上一批目標缺了3個點。“這應該是裝備的突發狀況!”他下意識地將這幾個點補齊了,這樣情報數據看上去連續多了,也更像“金牌”操縱員的水平!

  可是,后來的值班中他發現每次有目標經過那個區域時都會暫消3個點,他意識到這一區域存在雷達探測的盲區。不過,對於一整條航線來說,3個點看起來太無關緊要了。於是,他每次都將它們忽略不計。

  而在上級的綜合處理中,這3個盲點卻被發現了,陳天天因此受到了嚴肅處理。

  “憑空添點,自欺欺人。這些盲點,戰時可能會成為敵人的突破點。雷達出現盲區不可怕,可怕的是頭腦中出現了盲區。”情報站站長付寶兵時常用此事告誡值班員們。

  擔當是一種堅持,是眼睛裡始終有敵人

  西北大漠,黃沙萬裡。

  二級軍士長、情報綜合技師劉衛民,無心欣賞壯美的塞外風景,眼睛死死地盯著小小的屏幕。

  此番出征不尋常——總部組織多軍兵種進行的某重大課題驗証性演練即將打響。該旅機動雷達分隊與兄弟單位的5支雷達分隊代表空軍亮劍戈壁,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

  雷達截面不過巴掌那麼大,而目標加速度大、高度變化快、飛行速度快、掌握時間短……這對戰勤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然而,值得樂觀的是:上級通報了發射時間和大體方位,並強調目標共有3批。

  “第1批目標出現!方位××,高度××,距離××……”一連串亮點不斷在屏幕跳躍,等候多時的劉衛民興奮了起來。

  開窗放大、三維立體顯示……第2批,第3批,信息越來越清晰。當所有人暗喜,操縱員已經完全掌握了此次任務目標時,劉衛民的眉頭卻緊蹙起來。

  上級通報共有3批目標,可是有著20多年操縱經驗的劉衛民卻發覺:目標絕不僅僅3批!綜合分析各航跡回波特性,目標竟有7批!

  劉衛民立刻將情況通報給了帶隊領導、旅總工程師段開頻。

  “照此上報!”段開頻略加思索,斬釘截鐵地說道。

  “總部通報目標是3批,其他單位也都是發現了3批,你們怎麼上報有7批?!”果不其然,上級指揮所隨即便打來了詢問電話。

  汗水從劉衛民的臉頰不斷滾落,雷達方艙安靜地隻有機器的運轉聲。

  “這一次代表空軍出戰,要是搞砸了誰都交不了差,還是向其他人看齊吧。”一些人善意提醒。

  “我相信操縱員的判斷,這是在打仗,不是演戲!出了問題,我承擔責任!”段開頻堅持最初的判斷不做更改。

  演練結束,總部裁定:此次目標確實是7批!之前的通報不過是個“障眼法”。

  原來沒啥名氣的一個旅,卻能在這場不是較量的較量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什麼?段開頻的回答是:靠擔當精神。

  在段開頻看來,擔當是一種堅持,是眼睛裡永遠有敵人。因為真正的戰爭就是這樣,沒有通報可依賴!

  准備打仗,召喚軍人擔當。那些在演練中對目標判別持懷疑態度的官兵,這一次思想被深深觸動,真打實備的觀念深深烙在了心上。

  “圍城”首先在思想上形成,突圍也應從思想上開始。“過去的做法、想法不管多好,隻要脫離實戰的,那就要改……”情報站副站長張福壽說。

  擔當是一種選擇,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有了信息化裝備就能打勝仗嗎?值班優秀率100%就能打勝仗嗎?

  前年,該旅組建機動分隊參加空軍組織的體系對抗演習。在一次適應性訓練中,二次雷達出現故障,這對空情參數研判本無影響,值班優秀率100%的操縱員張晏磊,卻出現了錄取差錯。

  令張晏磊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二次雷達“失靈”是機動分隊隊長徐文武一手“導演”的。

  “離了二次雷達,我們還不打仗了嗎!?”徐文武的質問,將官兵們引向了更深的思考。

  原來,該旅裝備更新速度較快、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操縱步驟和方式變得簡單輕鬆,但隨之而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有操縱員說:現在雷達裝備都是自動錄取,我們日常值班隻要開下機,點下鼠標,把情況上傳就OK了。

  有指令員說:以前值班,需要在空情記錄本上一個點一個點地把航線記錄下來,現在全自動記錄,不需要動手,輕鬆加愉快。

  然而,真正的戰斗是這樣嗎?

  比如二次雷達,通過飛機上裝備的應答機,可以快速有效地識別飛機屬性。“但是,打仗的時候,敵人不會蠢到自報家門的程度。相反,如果敵人向我們的應答設備釋放假信號,我們就會被牽著鼻子走,這將是致命的!”徐文武的告誡讓操縱員張晏磊驚出了一身冷汗。

  三級軍士長黃兵對此作了一個形象比喻:信息化裝備好比一台傻瓜相機。很多官兵隻喜歡使用“自動模式”,這樣一來,人的技術便得不到充分鍛煉。久而久之,再好的裝備,也隻能發揮“傻瓜”水平。

  “現在信息化新裝備很先進,隻要鎖定目標,想抓不准都難。我們能把武器的性能當作自己的戰斗本領嗎?”

  “一次雷達為主,二次雷達為輔”,在日常戰備值班中,他們嚴格遵照這樣的原則,將練自身能力擺在最重要的位置。過去個別操縱員發現目標就啟用二次雷達,省時省力取“捷徑”的做法已經完全沒了“市場”。

  “有人說我們這樣很傻,放著輕鬆找苦吃。”徐文武坦言:“我不這樣想,打仗就得這麼練,其實這是一種擔當,但是這種擔當不是轟轟烈烈,而是十分枯燥的,需要在無數次反復中打磨。”

  “擔當打仗的責任,手中的按鈕很重要,但腦中的‘按鈕’更重要。”旅領導介紹說,為了錘煉官兵們過硬的執勤本領,今年該旅組織人員自主開發了14個軍事訓練小游戲,內容包括雷達終端錄取模擬訓練、雷達指令模擬、雷達專業理論等各課目,並將軟件發布到訓戰網,寓教於樂、寓訓於樂。

  擔當是一種標准,是在淬火中開鋒

  今年4月16日,旅軍事訓練中心,一場特殊的考核正在緊張進行:考生是今年新上任的兩名旅黨委常委,監考的是幾十名基層官兵。除了既定考核內容外,旅領導現場以實戰背景隨機設置考核題目,圖上推演,特情處置,一時間劍拔弩張,充滿了硝煙味。

  “擔當要從標准開始,有崗位不等於有能力,有戰位不等於有戰力。”旅領導介紹說:如果沒有通過這場考核,這兩名干部雖然位列旅黨委常委,卻沒有資格走進值班室擔任指揮員。

  火車跑得快,先靠車頭帶。他們從提高首長機關分析判斷、正確決策、處置情況和指揮協調能力上入手開展訓練。每月組織2次常委講堂、科長講座、參謀講課等理論授課,每周進行1次三級聯動戰術演練。

  火車跑得快,不能隻靠車頭帶。旅黨委“一班人”認為,對於一支全面過硬的部隊,要想火車跑得快,每節車廂都要加力!

  情報站參謀唐曉春因為業務能力不過硬被取消了值班資格,調離了崗位。這件事給該旅情報站數十位參謀人員帶來了不小壓力。

  末位就要淘汰,不力就要讓位,關乎打仗的事,這個旅從來不心慈手軟。

  據情報站統計,三年來,共有5名值班參謀、21名戰勤人員因值班資格考核不達標而被“回爐再造”或調離了值班崗位。

  一支部隊光有“尖刀”還不夠!要在淬火中開鋒,把所有的雷達站都打造成空防預警一線的“刀尖”。

  近3年來,旅機關成立由指揮能力強的干部、經驗豐富的業務尖子和“四會”教練員組成的巡回教學小組,行程上萬公裡,深入基層雷達站進行現場教學,手把手教方法,面對面解難題,培訓人員達1400多人次,通過教學-實踐-教學的反復交替,人員素質普遍提高。

  積極開展換站訓練,他們把任務輕、空情少的二線連隊和一線24小時值班連隊對調互換,使人人都有參與任務鍛煉的機會,同時著重培養官兵們掌握多程式雷達的能力。

  一專多能,一兵多用。去年以來,該旅所有連隊都進行了一遍換站訓練,352人進行了換崗訓練。通過換站、換崗訓練,提高了二線雷達站值班能力和空情質量,培養了一批能夠駕馭不同裝備、適應不同崗位、身心素質過硬的綜合型人才。

  本版照片由陳 剛攝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