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煒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規劃建立數千個差分站,未來有望提供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GPS在中國境內的提供的服務也就是3到5米。為什麼GPS用得好,因為地面有很多的地面站,在地面站差分的情況下,他們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可能更好一些。現在我們北斗本身系統提供2.5米,我們現在也正在規劃,要在整個中國區域有幾千個北斗的差分站。當這個站建成以后,我們提供的精度可能在米級以下,甚至達到厘米級。”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坦言,導航系統屬於軍民兩用。如今,在民用領域,北斗在性能方面已經可以和其他導航系統比肩,但在軍用領域還有所差距。對此,國智恆北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斗事業部副經理馬振營分析說,導航系統是個復雜的體系,其性能不隻由導航系統本身決定。像導航系統定位精度的關鍵在於時間的精確度,希望北斗提供更好的定位精度就需要掌握更為精確的時間。
“定位的精度高與不高取決於時間,信號源和時間源是有關系的,衛星上是有個原子鐘的。為什麼中國的精度做的還是差一些?這是衛星定位的核心部件。”
價格也是人們關心的話題。馬振營表示,單就芯片來說,目前,北斗導航芯片的價格還是高於GPS芯片。
“我們看手機上都有這個模塊,像GPS可能就2美金,北斗做不了這麼便宜,現在差不多達到100塊人民幣。為什麼北斗做不了那麼便宜,還是量小。”
按照計劃,到2016年,中國北斗應用總量超過3000萬台套,實現從百萬量到千萬量的突破。而其中至少有2000萬台套是在智能終端上實現。對此,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李冬航說,這將降低民用北斗芯片的使用成本。
“這次規劃是依托國內主流的幾個移動終端的制造商,在整個大眾用戶裡推動2000萬台應用量。寄希望於2000萬台應用量迅速降低我們使用北斗、採用北斗元器件的價格水平。像國外的芯片廠商在全球一年是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用戶群的量,賣得越多可以薄利多銷。”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