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校園網, 伴著青春方陣成長

■劉海亮 鐘高國 本報記者 任 旭

2014年09月12日05:58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校園網, 伴著青春方陣成長

劉成偉 制圖

  寫在前面的話

  金桂飄香時節,正是一年開學季。軍隊院校裡,輕快的腳步伴著響亮的呼號,喜悅的笑容迎接久違的擁抱……年輕的學子們當然不忘點開校園網,錄入信息、查閱選課、分享見聞。

  從上個世紀末全軍各大院校陸續創辦校園網至今,校園網建設發展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作為各大院校發布信息的窗口、服務師生的平台、思想教育的陣地、文化交流的橋梁,校園網一直都是各院校建設發展的重點。從最初簡單的信息布告欄,到如今的“校園一網通”“五位一體校園網”,不論是網站服務功能,還是信息技術水平,校園網都呈現出許多新變化、新特點。

  金秋的陽光,把一份錄取通知書照得又暖又亮——家住甘肅蘭州的郭子琦拿起手機,按照說明,掃描通知書上的二維碼。僅僅幾分鐘,他的個人信息就傳輸到解放軍理工大學的教務處。報到時,他再次掃描二維碼,即獲取學號、被裝、寢室等相關信息,整個報到流程比以往縮短了一半——這是該校首次採取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錄入新生信息。

  一片綠葉報告春天的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服務理念的提升,我軍軍校校園網在功能服務、遠程教育、互動交流、素質拓展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讓我們跟隨剛剛入校的新學員的步伐,一同去看看軍校裡的“網事”,觸摸校園網的發展脈絡,聽聽學員用網的心聲。

  從“求助專區”到“跳蚤市場”,從“網上選課”到龐大的資料庫,校園網走得再遠都不忘初衷——

  把竭誠服務理念貫徹到底

  早早地,許多新生就在校園網論壇裡“報到”,發帖詢問專業訓練等問題。瀏覽許多軍校論壇你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帖子是大一新生發的,如“新兵報到”“師哥師姐快進來”等帖子比比皆是。

  “隻有你問不到的,沒有師哥師姐不知道的。”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新生徐倩笑著說。雖然剛開學,但各大軍校論壇早已熱鬧起來,有專為新生答疑設置的“求助專區”,有方便採購物資設置的“跳蚤市場”,很多論壇還將新生普遍關注的被裝、住宿、專業及考試等問題的指南置頂。

  享受到校園網便捷服務的豈止入校新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的大三學生黃家興登錄教學系統和資源平台開始選課,除了必修課,每個選修課程不僅有詳細的文字介紹,還有很多視頻資料。“太貼心了,這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黃家興選完課程后,十分滿意。

  網上選課其實並不新鮮,但隨著課程開設的增多和教學要求的提升,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例如,因為對有的課程缺少了解,很多學員不願選﹔有的課程過於火爆,導致學員想學選不上。對此類問題,很多學校都在想方設法破解。南京政治學院的“方案”式選課,國防科技大學的“配餐”式選課,都是通過調配資源、升級軟硬件幫助學員訂制一張更加個性化的課業計劃表。調查顯示,這些院校學員對選課系統滿意度都比較高。

  校園網龐大的資料庫,也是其服務功能的重要體現。國防大學“百望”資料庫,南京政治學院的“軍隊政治理論”文庫,第四軍醫大學的“軍事醫學盛典”,都是享譽全軍的“百科全書”,隻要輕點鼠標,即使相隔千山萬水,你也可以通過這些校園網上的數字圖書館查閱到相關資料。剛從石家庄陸軍指揮學院完成短期培訓返回部隊的學員向涵宇,碰巧趕上參加演習,在擬制方案時遇到難題,他立即想起校園網上的數字圖書系統,上網搜索一番后,很快找到了相關資料。

  “網上請銷假系統”“網上預約校車平台”“網上代購平台”……校園網建設發展一路走來,服務范圍在不斷拓展,服務方式在不斷改善,為師生服務的理念始終沒變。

  從“網上課堂”到“自我教育”,校園網始終不忘基本職能,彰顯一個理念:教育不光在課堂之內——

  讓網絡良師益友隨時伴讀

  上個學期,軍事科學院學員張杰在微電應用課程學習中感到有些吃力。開學前夕,他通過校園網“網上課堂”跟進學習,提前為這學期的課程做好“戰備”。如今,依托校園網開展網絡教學已不再新鮮。點擊各大院校校園網,都能找到“網絡授課”專區,有專家解讀,有課外延伸,有實驗資料,有課件教案,學員可自行安排學習時間,甚至部分院校已將網絡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比如:石家庄陸軍指揮學院“首長機關作戰指揮訓練模擬”課程,通過軟件模擬電子戰、信息戰效果,將校園網作為演練戰場,可同時進行200多人的網上對抗性綜合演練。

  教育的觸角向課堂之外延伸。暑期剛結束,校園網論壇裡以“晒”為主題的帖子不斷升溫,這裡有歷年來學員們寫下的畢業感悟、有到部隊實習后的心得……學員們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生秦宇將自己“單車西藏行”的照片和見聞在校園網論壇公布后,引來師生熱議。有人問他:“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他回復:“在來回穿越熱鬧的都市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大山中,最大的收獲是不斷地忘記自己,又發現自己。”

  網絡教育貴在及時。校園網作為學校權威信息發布的窗口,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南昌陸軍學院通過校園網開展“暑期代職感悟”活動,當學員代職期間與戰士們同訓練、同吃住、同勞動的精彩照片與真情實意的感悟體會擺在一起、挂到網上,並配上抒情的音樂,每一個瀏覽者仿佛都回到了那個夕陽下和戰友談心得、侃大山的時刻。

  成都軍區某團連續3年對新畢業排長的思想情況展開調查,結果顯示:來自45所不同院校的畢業學員渴望在基層部隊建功立業、實現價值的比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學員們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也在不斷提高。學員們反映,校園網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創新的教育形式讓他們受益頗多。

  隨著校園網的蓬勃發展,校園網的教育作用發揮得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學員們的“良師益友”。但縱覽全軍各大院校校園網,也不難發現:網絡教育還存在形式不夠豐富、互動性不強、網上活動少等現象,加強校園網建設,提高其教育服務功效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從“愛心接力”到“愛心遠航”,校園網促成校內資源向社會拓展,鼓勵學員躬身實踐走向社會——

  架起軍校通向社會的橋梁

  許多院校都有這樣一個傳統——“愛心接力”,有的用文字記錄,有的在校園網上運行。今年夏天,第二軍醫大學“紅十字方隊”又一次在校園網上發起倡議,開展為湘桂老區醫療幫扶社團活動,這個活動持續在網上開展了4個年頭,深受老區人民歡迎﹔解放軍理工大學大二學員馮雲泉在校園網主頁上的“愛心之旅”專欄接過畢業學長李峰的接力棒,與南京白下區敬老院老人結成幫扶對子﹔信息工程大學通過校園網牽線搭橋,組成了11個“愛心遠航”小組分赴祖國大江南北,帶回了一籮筐的感謝信。

  通過校園網完成愛心接力,傳遞正能量,這只是校園網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如今,網上“應聘”教官也是校園網的一大亮點。軍訓是每年入校新生的第一堂課,軍訓教官的遴選尤為重要,從以往的民主推舉到如今的網上報名、大眾評選,更能激發學員“教官”以負責任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軍訓。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的秦盼,從校園網上63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煙台大學的軍訓教官。他在校園網上留下感言:“多一次鍛煉就多一次機會,能在到部隊前提前實踐帶兵,意味著我能更好地適應未來。”

  軍地辯論賽、軍地社團活動……通過校園網平台,實現校內資源向社會的拓展,不僅能展現軍校學員的風採,也能把服務范圍從特定人群擴大到大眾。

  “其實我們還是象牙塔內的人,並沒有走出去。”學員高思遠說,校園網只是搭建一個平台,尚沒有實現與地方院校、同類軍校的直接對接。軍校校園網需要進一步開放,實現與社會的互聯共享,讓軍校資源服務群眾,讓軍校學員更加了解國情、社情。高思遠的思考代表了眾多軍校學員的心聲。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