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武警總醫院原心外科主任王奇:用生命照亮患者心燈

2014年09月19日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武警總醫院原心外科主任王奇:用生命照亮患者心燈

  王奇正在實施心臟外科手術。 周明政 攝

  王奇為先心病患兒進行術后檢查。 周明政 攝

  王奇到革命老區巡診。 周明政 攝

  他醫治了千萬患者的心臟,自己的心臟卻停止了跳動﹔他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卻過早地逝去。

  2013年11月17日周日晚上,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奇,連續五天實施手術搶救患者,過度勞累出現頭痛症狀,完成最后一台手術后暈倒在自己家門口。從昏迷中醒來時,他預感自己情況不好,留下了生命的最后囑托:明天把我的手術停了吧!12月1日清晨,王奇因腦出血經搶救無效逝世,年僅49歲。

  談起王奇,他的同事、同學、家人,無不為失去這樣一個好醫生而感到可惜。作為一名普通的心外科大夫,王奇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了患者。26年從醫路,他用愛心為患者重新點燃生命的啟明燈,是一位可以把生命相托的人。

  9年經營,將科室從白手起家到國內一流

  2004年10月,武警部隊心臟病研究所在武警總醫院成立,心血管外科急需學科帶頭人。在武警總醫院邀請下,王奇幾經思索,作為引進人才,從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隻身來到了武警總醫院。

  當時的心外科,擺在王奇面前的隻有一名醫生,一名技師,一台用了15年的體外循環機,沒有監護室,一年僅有的13台手術,多數是外請專家做的。

  從監護室的布局、儀器購置、護理人員培訓,王奇無不親力親為。短短幾個月,一個具備國內先進水平心外科展現在全院官兵面前。但王奇意識到,做大做強一個科室,必須帶強隊伍、打響品牌。他帶隊四下山西、七上內蒙、三赴沂蒙,走村串戶為貧困老百姓義診篩查先心病,一台台手術精心地做。

  在心臟外科領域,能夠代表學術水平的是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每次遇到從外地轉過來或是北京其他醫院不接收的患者,王奇不會因擔心影響聲譽而將患者再次推出醫院,他說:作為一名心外科醫生,每一台手術都是一場無形的戰斗,我們必須勇敢地和患者站在一起,共同承擔風險。

  12歲的琳琳,患有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共同動脈干。手術風險高、難度大,沒有哪家醫院接收。2006年夏天一家人找到王奇時,琳琳的病情已經非常危重。有的同事為王奇擔心,怕萬一不成功砸了招牌,王奇卻態度堅定,“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對待病人,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他精心制定方案,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面對琳琳術后突發的嚴重腎功能不全狀況,王奇吃住在病房,24小時監測血壓、心電、液體出入平衡,蹲在病床前查看尿液,密切觀察心腎功能變化,隨時調整血管活性藥物用量。經過7天7夜的搶救,琳琳終於轉危為安。

  調任武警總醫院僅一年,人到中年的王奇,頭發就全白了。

  經過9年的苦心經營,王奇和他的團隊從零起步一路走來,形成了業務特色和品牌優勢,可以完成復雜先心病、瓣膜置換、心臟搭橋等手術,並在多項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低體齡、低體重、復雜心臟畸形矯治術和高齡重症心臟手術,完成武警部隊首例Bentall手術、Fanton手術,整體實力躋身北京綜合醫院前列,科室共完成心臟手術3643例,年手術量從最初的十幾例遞增到現在的600余例,居北京地區綜合醫院之首,在全國全軍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行業話語權。

  10萬公裡,“扶貧救心”事業的推動者

  在中國,先心病患兒每年新增6-7?,約15萬人,青海、西藏、新疆高海拔、缺氧,兒童先心病率高出低海拔地區2至3倍。由於治療復雜、費用高昂,貧困家庭無力承擔,1/3的患兒得不到有效救治,有的不到20歲就失去了生命。

  作為心外科主任,經常深入邊遠地區巡診的王奇發現山溝裡的老百姓甚至基層的醫生對先心病知識不了解,導致治療延誤。王奇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我們要把這個事做起來。”

  2005年7月,武警總醫院與中國紅十字總會聯合在人民大會堂啟動“扶貧救心”活動﹔2011年4月,醫院再次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為了我們的孩子——千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救助行動”,醫院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心外科和心內科。作為活動主要負責人之一,王奇深知這個擔子的分量,常常告誡同事:“組織交給我們的這個擔子,一頭挑的是救死扶傷,一頭挑的是促進民族團結,我們可不能馬虎大意。”

  翻開王奇的日程表,除學習加業務培訓外,兩項內容佔據了他的主要時間安排,一是實施手術,二是到貧困地區巡診篩查。“扶貧救心”行動開展8年來,28個老少邊窮地區留下了王奇為困難貧困家庭篩查先心病患的足跡。雖然冬天天寒地凍,夏天炎熱酷暑,藏區空氣稀薄,甚至忙碌起來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但看到患者急切的眼神,帶回的一批批患者健康返回,王奇疲憊的臉上依然挂著燦爛的笑容。

  心血管外科手術是所有學科中要求最高的技術,要求術者施展手術時要巧、穩、准、輕、快。有著20多年臨床經驗的王奇也從不敢絲毫懈怠。為了在術中嫻熟地運用持針器夾住肉眼都看不清楚的小針,使手不會發抖,他辦公室抽屜裡,一直備著一個火柴盒,一隻持針器,一個握力器,一有時間,他就把手伸進抽屜做“針線活”。他說:“醫生一把刀,病人一條命,手術室裡隻有直播,沒有彩排!”

  來自西藏僅1歲10個月大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扎西平措,生長發育嚴重遲緩,體重才7公斤,像核桃大小的心臟卻有著1厘米的缺損,心衰造成他呼吸極度困難。王奇在小平措的心房上開了個1厘米的小口,在顯微鏡下用滌綸補片把缺口細細地縫好,自然得像“原裝”的一樣。

  作為“扶貧救心”事業的推動者,8年來,王奇為2026名貧困先心病患者成功實施手術,搶救危重病人300余例,沒有一例醫療事故和差錯。

  26載堅守,對患者傾注全部的愛

  從醫26載,王奇心裡想得最多的是患者。他手裡接過患者送來的無數面錦旗,卻從未接過一個紅包。

  對患者,王奇傾注了全部的愛。他視病人為親人,處處為患者的安危著想。他說,“我每天面對一群心臟病患者,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身家過億的老板,也有貧困如洗的窮人,盡管他們情況差異巨大,隻要他們選擇了我,就是把生命交給了我,我就要盡心盡力為他們服務好,這就是責任。”

  一根價值70元的手術縫合線,很多醫生直接拿來就用,用不完就扔掉。但王奇會把一根線剪成兩根甚至三根。“省下半根,患者就能少掏35塊錢,多一天的生活費。”他說。

  到武警總醫院9年來,他未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連續幾年生日都是穿著手術衣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為了不讓患者等待,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安排2至3台手術,常常在手術室從早晨呆到晚上。長期站立超負荷工作,王奇膝蓋積水嚴重,很多年前就患上了高血壓。但每有危重病人,他還是第一時間就趕到搶救現場。

  對家庭,他有再也無法補償的虧欠。妻子唐英華淚流滿面地說,“王奇說結婚時什麼都沒有,他欠我的,讓我等他閑下來一定帶我補上婚紗照。我等著,可他走了……”兒子小可在父親走后寫了首追憶詩,在醫院內的微信群數次轉發:我記不住你的偉大,隻忘不掉你的一舉一動﹔我記不住你對患者的關心,隻忘不掉你的舔犢情深……(程瑩 張靜)

分享到:
(責編:繆凌雲(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