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軍事書籍連載>>《當代海軍》雜志

做好未來戰爭准備:軍事競賽新趨勢解析

2014年09月22日16:05        手機看新聞

導彈防御系統建設推進

近年來,世界和個別地區局勢緊張、各國及其聯盟利害沖突加劇,使人們的目光集中在政治因素對軍備競賽的影響,卻甚少關心軍備競賽對國際局勢的反作用。事實上,新軍事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引起確保摧毀敵人、奪取戰爭勝利的可能性的幻想,從而挑起各種各樣的新爭端。

軍備競賽周期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自動武器(機槍)帶來的優勢讓一些國家的戰爭野心膨脹。另一種現象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速戰速決”、“閃電戰”等概念的出現,廣泛使用“發動機”——坦克和飛機,在最短的時間內,依靠機動化和強大的摩托化部隊消滅敵人。這在希特勒德國發動的侵略歐洲和蘇聯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有不少報紙雜志有意識地夸大精確制導武器的作用,精確制導武器似乎能使作戰變成速戰速決的軍事行動,有助於取代傳統的諸兵種合成部隊,使核武器喪失作為遏制手段的價值。這種征兆讓人不得不聯想兩次世界大戰前的場景。

在進入20世紀之前,為數不多的幾個最發達的歐洲國家直接參與了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加入到了軍備競賽的行列。隨著上個世紀60年代殖民地體系的崩潰,由於年輕的獨立國家具備了現代國家的所有典型特征,其中包括強大的裝備精良的軍隊,軍備競賽的范圍擴大。

分析軍費開支的動態和通貨膨脹指數修正情況,就會發現,軍備競賽的確呈螺旋形上升的趨勢。軍費開支相對穩定甚至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期為增長所代替,接踵而至的又是喘息期和穩定期。

這種趨勢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9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型作戰技術手段直接導致了世界大國軍事准備工作量大幅增加。正如結果表明的那樣,軍費開支在全國預算中的比重提高了,尤其直接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時期。比如,美國在1910-1913年,也就是在僅僅三年的時間裡,在整個預算撥款中軍費項目從28%提高到了43%。在1910-1913年期間,與過去10年相比,軍費的年均支出水平德國提高了66%,英國提高了15%,法國提高了27%,意大利提高了1倍多。這是第一輪軍備競賽,實際上世界上所有列強悉數參與。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費支出穩定(1925-1933年列強的軍費撥款隻提高了6%)變成了史無前例的軍費支出猛漲(提高了1.5倍),第二輪軍備競賽,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所不同的是,在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軍費穩定期時間不長,很快變成了冷戰和加快生產新型武器、軍費支出水平急劇上升。比如,1950-1955年,美國的軍費支出(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了近1.5倍。

在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美國軍費開支穩定期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是新一輪軍備競賽——在1965年至1970年之間軍費開支增長了大約23%。20世紀70年代,在緊張局勢緩和時期美國的軍費開支水平(按1987年的不變價格計算)下降了, 1976年的軍費開支比1970年下降了18%,從1310億美元降至1040億美元。不過,在2-3年的時間裡,軍備競賽加快了步伐。20世紀80年代軍費開支上漲的勢頭在美國止步於1986年,又重新變成相對穩定時期。

按照時間計算,最近一輪軍備競賽始於1998年。與1998年相比,2005年美國的軍費開支提高了55%(按不變價格計算)。

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分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方面是研發能夠賦予作戰行動完全另外一種性質的全新武器。在20世紀,科學家和生產者隻成功地實現了軍事技術和軍事技術工藝的突破。在世紀之初,廣泛採用不同類型的高效(就當時而言)發動機,因而誕生了航空兵、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發動機之戰”)、潛艇部隊。在20世紀下半葉,世界主要的軍事強國為軍隊裝備了導彈、核武器。

第二方面是完善、提高現有武器的質量性能,即提高毀傷要素的毀傷能力﹔確保打擊的精度和選擇性,優化戰斗技術裝備和武器的其他參數(速度、機動性等)﹔研制能夠在新的作戰環境下(太空、世界海洋,其中包括在深水區、高緯度地區等等)有效行動的新型武器。

隨著進攻武器的威力過剩,精確制導武器成了最近幾十年軍備競賽的重點。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和上議院資深議員詹姆斯•埃伯將軍認為,到今天為止,科學家們並沒有發明出更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未來10-15年必須強調生產高精度常規武器。同時,他認為提高武器精度是武器升級的傳統方向,和完善武器高速性能、提高機動性等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精確制導武器不是在10-15年內,而是在未來30年內都是重點發展的對象。

奪取制空間權

未來幾年“空間”競爭將會達到一個新高度。目前進行的是突防能力競爭,未來將展開高緯度地區的爭奪。這種爭奪戰100多年前就開始了。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為將來爭奪大西洋做准備。太空軍事化的問題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提出來了。對海洋空間、大陸架等控制權的爭奪沒有停止過,而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這種競爭的背景下動用了國際法律機構。但是今天,隨著技術發展很快能實際從事大規模開發新空間,這種爭奪將更加激烈。如果不能完成號召確立和鞏固節約利用新空間的普遍適用的國際法准則工作,那麼在2018-2020年之后很可能會展開激烈的斗爭。

預計從2016年開始,大批的申請將會源源不斷地送往國際海底管理局,以便國家和私營公司獲得大洋海底礦產開採的許可証。2013年12月初,加拿大政府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關於加拿大主張對120萬平方公裡大西洋北部海底擁有主權的報告。同時,加拿大在為覬覦部分北冰洋,包括北極積極地准備材料。

對高緯度地區空間實際感興趣的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背景下,軍備競賽的基本方向、國防開支分配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很可能將重點從研制威力更強大的第一波打擊武器轉向發明和生產新型武器和技術裝備上來,旨在爭奪海洋空間、進軍高緯度地區。

未來10-15年更重要的可能不是宇宙,而是海洋大陸架、海洋深處和高緯度地區。原因是各國對這些領域的興趣在迅速提高,特別是對太平洋水域的興趣更濃。去年以來,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迅速升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東海和南海問題。

媒體對美國將軍事重心轉到太平洋地區的計劃給予了極大關注,美國超過一半的軍艦將部署在太平洋。日本打算在近20年來首次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首先用於保障捍衛海疆,以及提升世界海洋近海空間的競爭能力。

當然,還將加強對其他軍事活動方向,特別是在完善作戰方法方面的分析研究。還應當把探索完成諸如“欺騙”敵人、閃電式癱瘓敵軍各級指揮系統等類似任務的新原則列入優先發展方向。新技術負有提供電子干擾、信息載體等諸如此類的使命,也就是利用技術手段實施閃電式繳械式打擊,這種打擊會使儲存的大量武器,其中包括最現代化的武器變得一文不值,失去意義。

還有一個領域就是為反恐作戰研發新武器。需要大力擴展保護各種設施的武器目錄,其中包括動能武器。

非接觸式戰爭的幻想

許多專家堅持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正在進入“第六代戰爭”——遠程作戰和非接觸戰爭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看來我們要解決對不久前發生的沖突的經驗絕對化問題,其中包括在南聯盟、伊拉克發生的沖突。但這些沖突有其特殊性,一個高度發達、實力超強的國家消滅了一個實力相差懸殊、在國家上陷入孤立境地的軍事弱國。如果實力旗鼓相當的雙方發生沖突,南聯盟和伊拉克的場景未必會重演。

從預先防止突然進攻必要性角度看,大幅增加財政撥款,拓展國家偵察和反偵察機關可能面臨的任務范圍,以保障提前獲取有關潛在敵人意圖的可靠情報似乎是比較合理的。當今世界很多國家的軍隊都在非常自豪地談論通過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實現指揮系統的升級計劃。需要指出的是,在不久的將來,軍隊會出現接近於人工智能的指揮系統圖,既可保障軍隊指揮,又可保障衛星通信系統指揮等。

事態的這種發展包藏著很多令人不快的意外事件和潛在負面因素。加強國家武器生產基地建設,拒絕武器進口,特別是從那些潛在敵人或與之有密切聯系的國家進口武器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比如,在當今形勢下從國外採購多用途軍艦和其他武器系統看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還有一種情況必須指出,始終令軍事理論家關注的進攻和防御武器的相互關系問題。著名軍事戰略家、《未來戰爭》一書的作者弗拉季斯拉夫•西科爾斯基認為,將武器分為“防御型”武器和所謂的“進攻型武器”是政治因素所決定的。軍隊有責任同樣地做好無論作為防御手段,還是作為進攻手段使用部隊和技術裝備的准備。他強調稱,如果“防御”和“進攻”武器的偽技術觀點被作為基礎的話,那麼部隊建設可能會走錯道路。弗拉季斯拉夫•西科爾斯基認為,隻能說明一件事——將頭等重要的優勢拱手相讓給敵人。軍隊的純防御體制將會把軍隊置於非常不利的地位,這種情況在沖突最初階段會表現出來。弗拉季斯拉夫•西科爾斯基的這種觀點時至今日仍具有現實意義。

在探討未來戰爭時,有時會產生一些令人非常質疑的陳詞濫調。比如,好像陸軍已經過時了,在迫使敵人投降的“非接觸”式短期戰爭過程中陸軍沒有用武之地了等等。可以確信的是,在未來戰爭中佔領和守住空間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需要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和足夠數量的軍隊。

總之,未來戰爭可以採取不同的樣式,而新型作戰行動的出現不能取代傳統的作戰方式。對簡單化的取消陸軍的建議必須保持戒備,否則,明天必將為此付出官兵們生命的代價。還有一種說法稱,使用強大的裝甲部隊和航母的時代似乎過去了,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建設快速反應部隊,因為“特種部隊的時代正在到來”。但是否全軍都可以變成特種部隊呢?未必。因為要佔領敵人的領土,需要沖鋒進攻,奪取和守住居民點。我們必須記住車臣戰爭的經驗教訓。空間戰爭需要各種各樣的武器:新型的、傳統的、快速反應的武器。

我們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武器發展階段。很多較早前的關鍵發展方向——提高武器殺傷威力、命中精度、殺傷體投射速度等都達到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極限。今天,未來戰爭准備的優先發展方向可能會發生變化。在未來15-20年,世界強國很可能把主要努力集中在奪取北半球和南半球高緯度地區、世界大洋資源的“制空間”權上,世界發展和很多地區的局勢演化將迎來一個非同尋常的時期,必須做好准備,應對各種威脅。 (趙立軍 稿件來源:《當代海軍》雜志)

版權聲明:《當代海軍》雜志社授權人民網軍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繆凌雲(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