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廣空轉業軍官趙慶珍>>新聞聚焦

雖不是親生兒卻勝似親生兒

2014年09月23日16:21        手機看新聞

弟弟走了 以后我就是您的兒子

1989年8月,趙慶珍經高考招飛入伍,成為空軍飛行學員。來自四川邛崍的余江同年入伍,在全班中年齡最小,年僅17歲。兩位懷揣藍天夢的學子,在飛行預校和飛行學院學習訓練期間,不僅是同隊同班,而且還是上下鋪。趙慶珍13歲那年失去了母親,余江10歲那年沒了父親,相似的成長軌跡讓兩人非常投緣,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兄弟。在4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中,兩人親如一家兄弟,互相鼓勵支持,一起經歷嚴格正規的訓練,一起體會翱翔藍天的歡暢,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年長的趙慶珍總是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默默擔當起兄長責任。

軍人的職業,就意味著犧牲奉獻。想著今后搏擊藍天的壯志,兩個熱愛飛行事業的年輕人相互立誓勉勵:“我們一定在飛行上干出一番事業。如有人在戰場上犧牲了,或出現其他意外,相互要為對方盡孝。”

天有不測風雲。1993年8月23日,在畢業前的一次夜航飛行訓練中,余江與帶教教員飛機失事,不幸壯烈犧牲。

獨生兒子余江的突然離去,對已經寡居的母親程秀蓮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當場昏厥了過去。40歲時失去丈夫、50歲時獨子突然離去,使程秀蓮瀕臨崩潰,哭得死去活來,連續好幾天粒米未進,體重降至36公斤。

飛行學院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從院領導到每一名飛行學員都親切慰問程秀蓮。追悼會結束后,全隊79名學員圍到程秀蓮身邊,含淚說道:“程媽媽您放心,余江走了,我們79個戰友都是您的兒子。”

戰友魂歸長空,留下母親孤苦一人。趙慶珍看在眼裡,痛在心上,想起當初與余江的約定,他暗暗發誓:“余江好兄弟,我定信守承諾,替你盡孝,把咱媽下半輩子照顧好!”趙慶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家的父親。“你母親過世早,我有你兩個哥哥和嫂子照顧,你就放心吧,我們支持你!”他的決定得到了家人一致贊同和理解。

趙慶珍連續5天到招待所看望和陪伴程媽媽,想方設法安慰老人。他握住程媽媽的手說:“弟弟走了,以后我就是您的兒子。”程媽媽震驚之余,婉拒了。但沒想到,趙慶珍三番五次地提出請求,深受感動的程秀蓮終於答應收趙慶珍為“干兒子”,同意他喊“干媽”。趙慶珍卻“咚”的一聲雙膝跪下:“我不叫您干媽,今天開始您就是我媽媽,我就是您的兒子。”一顆虔誠的心瞬間凝固了時間,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母子相擁而認,母子相呼而稱。

沒有趙慶珍 我活不到今天

母親和兒子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彼此的心卻連得很緊。程秀蓮回到四川后,趙慶珍堅持每半個月寫一封信噓寒問暖,天冷了就提醒她多添衣服,外出時要注意路上的車輛,盡量靠邊走,即便是因身體原因停飛、情緒低落期間,仍然堅持不輟。5年間,他共寫了100多封家信。趙慶珍每次給程秀蓮寫信時,開頭都是“媽媽”,結尾落款都是“江兒”。而程秀蓮在家裡喊趙慶珍時也是“江兒”。1998年,程秀蓮家裡安裝了電話后,他隔三差五就打電話匯報自己的工作生活,問候媽媽,聆聽媽媽的囑托,以此慢慢安撫烈士母親心中的創傷。

談到寫信,如今,在成空航空兵某團團長李成民的抽屜裡,靜靜地躺著一封趙慶珍畢業后寫給他的信。信中,趙慶珍對戰友李成民表達了他想調到四川的想法,這樣可以離程媽媽更近,也能更好的照顧她。

1994年,航校分配到部隊后第一個春節休假,趙慶珍首先想到的是去看望媽媽,當時由於春節期間火車票緊張,他就找人買高價票,先從武漢坐了25個多小時的火車趕到成都,再換乘3個多小時的汽車直奔邛崍牟禮鎮風林村。原本在學校教書的程秀蓮,因為兒子的犧牲,身體每況愈下,辦理離休,借宿在親戚家。趙慶珍在寒風中奔走打聽了大半天,才在余江的二姨家找到了程媽媽。

剛一見面,程媽媽很吃驚,沒想到趙慶珍會這時跑來。細心的趙慶珍發現,才分別3個多月,程媽媽蒼老了許多,頭上增添了許多白發,眼角布滿道道皺紋。為幫助媽媽撫平心頭傷痛,趙慶珍給媽媽辦年貨,陪媽媽守歲,跟著媽媽走親戚,以往余江喊啥,他就喊啥,大家都把他當成了親人。他還特意陪著媽媽到烈士陵園為好兄弟、好戰友余江掃墓,聆聽著媽媽在墓碑前對兒子的訴說和呼喚,輕輕為她擦去淚水。

“認這個媽不是一時沖動,而是覺得應該兌現諾言,替戰友盡到責任和義務,讓烈士母親過好下半輩子。”趙慶珍堅持把每一年的休假放到邛崍鄉下,陪伴和安慰烈士母親,耐心細致撫平悲傷,盡到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道。

1997年大年初二,休假歸來的趙慶珍與媽媽商量好早上7點出發到牟禮鄉上墳祭祖。早上起床后,趙慶珍見習慣早起的媽媽還沒有起床,就敲門叫她,連敲了幾次都沒反應。細心的趙慶珍心裡“咯?”一下,來不及多想,他用力把房門撞開,發現室內冬天取暖用的蜂窩煤爐已經沒有熱度,媽媽已煤氣中毒失去意識。

趙慶珍連忙背上昏迷的老人就往醫院跑,直到下午4點媽媽才蘇醒過來,看到守候在病床旁的兒子,老人百感交集,淚流滿面,是兒子的孝心把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對程秀蓮來說,趙慶珍給了她兩次生命。“江娃離去后,是趙慶珍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煤氣中毒,又是他救了我的命。沒有趙慶珍,我就活不到今天,他雖不是親生兒卻勝似親生子。”

程秀蓮發自內心地接納趙慶珍為兒子,並按照風俗為他起了個新名字叫“義江”。程秀蓮解釋說,一為他是余江的義兄、自己的義子﹔二為他替余江承擔盡孝的義務﹔三為他認親的義舉。

記者了解到,21年間,趙慶珍每次回老家江蘇探親,都是看望父兄平安就盡快趕到邛崍。2002年,趙慶珍帶著一家四口去了江蘇,老父親握著程秀蓮的手說:“我這邊有他大哥、二哥照顧,我這個?兒就是你的兒。”

許多年后,有人問趙慶珍:兌現承諾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經濟上支持,比如定期探望,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堅決上門去一輩子給人家當兒子?趙慶珍卻說:“經歷了真正的戰友之情,真正的生死之諾,你就會明白,這樣做是應該的、正常的。”

分享到:
(責編:邱越、封歡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